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回复: 0

[数学下册] 一年级数学教案——《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3-104。
  二、教学准备
  算式卡片13张以上、各组教学小棒2份、7个纸做红苹果、6个纸做绿苹果、每个纸苹果背后备有本节课的练习题、课前在黑板下方画两棵树。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本人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异思维能力,在9加几的进位加法学习中已经有较多的出人意料的计算方法。所以本人将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机能: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及抽象概括等方法去体验感悟各种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有个性有价值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1、创设整体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二、教学策略选择
  鉴于教材情境中提供的数学信息比较简单,蕴涵的数学问题比较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整体动态的情境。本人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大胆创设了一个数学味较浓的、能够提供较为丰富数学信息的较为开放的数学情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1、创设整体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计算课单调乏味的特点,本人将这节课设计成一个模拟的事件发展过程,通过“长苹果-算苹果-摘苹果”连贯性的环节情境设计,把本节课的“准备练习、新课教学、巩固提高”环节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童话般的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提供选择机会,
  体现差异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智力弱项,也有与此相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这节课本人把学生间的智力差异视为可贵的教学资源展开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在参与中创设情境
  1、呈现黑板上的两课树
  谈话:小朋友,这两课树上有果实吗?(没有)想不想让它们长出果实来?(想)
  2、复习:有关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口算与方法。
  操作说明:(1)请小老师举卡片,其他学生回答。(2)学生作对一题,树上长一个苹果(教师贴)。(3)完成的情境:第一棵树上贴8个苹果,第二棵树上贴5个苹果,且每棵树上都有两种颜色的苹果。
  二、在观察中发现数学问题
  1、获取数学信息
  操作:学生观察树上的苹果,说说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自主观察,指明回答)
  预设:第一棵树有8个苹果,第二棵树有5个苹果;红苹果有7个,绿苹果有6个;第一棵树有a个红苹果,有b个绿苹果(a+b=8,a、b的个数视教师贴决定);......
  2、提出数学问题
  操作:根据知道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预计问题:两棵树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一共有几个红苹果?一共有几个绿苹果?......
  操作: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列出相应的算式。关于8+5、5+8、7+6、6+7的得数学生可能直接算出,也可能没算出。
  [备选]若学生直接算出得数,则在自主探究中让学生验证得数正确与否并研究这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若没算出得数,让学生思考算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算的。
  三、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1、揭示探究内容:接下来大家一起来研究8+5、5+8、7+6、6+7的得数是怎样算的或怎样算出来的。
  2、小组学习要求:各小组选择一道算式,能直接算出得数的小朋友,口头说说是怎样算的,不能直接算出得数的小朋友,可以用小组里的小棒摆一摆再算,然后小组交流。小组长要整理好自己小组里的计算方法,并选好汇报员,如果有时间,汇报员可以在小组里练习汇报。
  3、小组学习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注意给独立探究有困难的学生以帮助。小组交流时,要指导小组长整理记录计算方法。
  4、汇报算法:在组代表汇报有遗漏时,允许组员补充。预计的方法:数数法(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数小棒);凑十法如:7+6,可以7+3+3=13,也可以6+4+3=13,也可以5+5+1+3=13等(学生口述或学生边口述边演示学具,教师进行分解式板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肯定学生其他的合理算法。
  5、算法评价:学生说说哪些算法有相同的地方,哪些算法对自己来说比较好算,也可对同学的意见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方法。
  四、在活动中巩固提高
  摘苹果游戏:每组摘两个苹果,每个苹果背面附有习题卡,小组学生自主选择星级题。(题形有:口算、看图圈一圈再计算、看图列式、文字题等。)
  五、课堂小结。(略)
   一、在参与中创设情境
   1、复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以求形成知识的正迁移。
  2、用奖励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用学生的学习成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1、学生已学过9加几的进位加法,有能力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独立探索,所以本人把学习探究的机会还给学生。
  2、4道例题的计算方法是相通的,所以本人采用全班各小组自主分工的方式进行,合作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让学生自己选择探究方式,更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
  4、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在算法评价时,把方法小结的要求放得很低,但有助于学生对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一、教学片段实录
  情境:黑板上呈现两棵果树,第一棵上有8个苹果,其中5个绿苹果,3个红苹果,第二棵树上有5个苹果,其中1个绿苹果,4个红苹果。
  1、观察交流
  师:观察这两棵树上的苹果,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一棵树上有8个大苹果,第二棵树上有5个大苹果。
  生:苹果的颜色有两种,一种是红苹果,一种是绿苹果。
  生:红苹果有7个,绿苹果有6个。
  生:两棵树上一共有13个苹果。
  2、算式探究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两棵树上一共有13个苹果会用算式表示吗?
  生:8+5=13
  生:5+8=13
  生:7+6=13,也可以6+7=13
  生:10+3=13
  师:10是怎么得来的?
  生:从第一棵树借5个给第二棵树,第二棵树就有10个苹果,第一棵树剩下3个苹果。
  师:你借得真妙啊!
  生:5+5+3=13
  生:5+3+5=13
  生:3+5+5+=13
  师:这道算式中的5和5是怎么得来的?
  生:第二棵树有5个苹果,从第一棵树分5个出来先加。
  师:你分得真好啊!
  生:8+2+3=13
  师:8与2是怎么得来的?
  生:第一棵树有8个苹果,向第二棵树借2个就是10个。第二棵树还有3个苹果,就是13个。
  六: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全体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思维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有两方面:
  一、以学习活动生成数学情境,以数学情境串联教学环节。
  进行情景教学是新课标提出的一条新理念,它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相结合。本节课中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
  首先,创设学生关注的情境。
  情境创设要体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或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物入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节课的情境设计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即答对一题就长一个果实,学生经历了情境的形成过程,这两棵苹果树就是学生智慧的结晶,大大拉近了情境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学生乐于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
  其次,创设富有数学味的情境。
  要想情境为教学服务,必须精心提炼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其蕴涵丰富的数学信息与开放的数学问题,以便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情境设计紧扣教学主题,富有数学味。这个情境看似简单,但不会给学生一览无余的感觉,因为每棵树上都有两种颜色的苹果,简洁中蕴涵着层次性。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两棵树为基准,大多数学生能很快列出8+5=13的算式,直奔本节课的主题,显示出该情境的直观性,满足大多数学生成功的愿望。以苹果的颜色为基准,部分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出7+6=13的算式,这样给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个机会,显示出该情境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现。同时该情境把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例题和协地统一起来,极少其他非数学因素的干扰,使教学环节的衔接非常自然,在教学中发挥了高效性。
  再次,创设有整体感的情境。
  本节课的情境设计将“准备练习,新课探究,练习提高”融为一体,使抽象的数学活动情节化,闪烁着数学教学的整体美。
  二、根据教学目标把握生成资源,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方案。
  构建主义认为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课堂上许多生成性的资源往往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又是教师未曾预料的。在本节课将生成性资源转化成教学资源,我是这样:做的:
  1、树立高度的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统帅”,是教师在课堂中取舍生成性资源、调整教学方案的的重要依据。
  本节课的核心技能是:学生进一步用“凑十法”口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我以此为支点,在教学中进行生成点的选择。当让学生说说两棵树一共有13个苹果用算式怎样表示时,居然有学生列出了10+3=13的算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0-6 08:32 , Processed in 0.064440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