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8|回复: 0

[数学下册] 一年级数学教案——《十几减9》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0--12页
  二、教学准备:
  课件,每生一个信封(装有十根一捆的小棒若干)。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目标制定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学生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本思维方法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我是这样定位自己的教学目标的: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
  2、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策略选择
  1、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9”的算法教学。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在例题12-9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同时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如课中学生说出了①12-9=12-1-1-1-1-1-1-1-1-1=3②因为3+9=12所以12-9=3③12-2=1010-7=3④10-9=11+2=3⑤12-10=212-9=3⑥......)但有些方法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学习,所以我认为算法要优化,要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孩子自己迫切地感受到需要寻找一种最好的方法。
  2、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十几减九的教学中,我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这样学生可能不一定会想到书本上要求掌握的“破十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课中及时地对学生加以点拨,发挥教师“组织引导”的作用。
  3、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本课以“聪聪和明明参加元宵节游乐园”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
  生:元宵节
  师:元宵节你都参加了哪些活动?
  生:......
  师:那天啊,聪聪和明明(出示聪聪和明明动画)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还有一些奖品呢,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聪聪: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生:愿意
  师:聪聪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在玩的时候还能发现数学问题,真了不起。
  聪聪: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考虑到主题图的情境较多,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逐个出示情境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动画演示套圈活动)
  师:看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12个圈,套中了9个。请问还有几个没套中?
  师: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12-9=)
  师:12-9可以怎么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
  师:你觉得有困难的可以打开信封用小棒来摆一摆。算好了以后也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检验一下自己是否算对。
  师: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1)(电脑出示明明,伴有画外音)
  明明: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有几个气球?(生数气球)再看-----(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师: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摆一摆,算一算。(做一做1)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2)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把这四个算式板演在黑板上)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十几减9)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其他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19-9=10)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五、游戏:小鸟找房子(课件)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课后请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六、应用拓展
  师:(电脑出示谜语图)看小朋友在干吗?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过元宵”是小朋友很喜欢的一件事情,把它作为教学的情境学生比较喜欢。
  把漂亮的情境图制作成动画,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
  12-9怎么算?相信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一样的算法,当然也可能会有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计算。此时,先让孩子独立思考,再让想不出方法的孩子用小棒计算,想好的孩子用小棒验证。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此时创设“卖气球”的情景为方法的优化作好准备。
  让学生找规律时,实际上就是在进行计算了。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掌握十几减九的所有算式,而且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孩子快乐地学着。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
   出示12-9=?这个例题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有困难的同学先摆一摆小棒,想出方法的小朋友也可以用小棒来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师:你觉得12-9可以怎么计算?
  生1:我没有摆小棒,我是数刚才的圈的,有3个没套中所以等于3。
  (显然,这位孩子还没有从套圈的情境中走出来......要是让他再说下去,那肯定还会有很多孩子去数而不去思考计算方法了。)
  师:哦,要是没有这个图(随即关了课件)你还会算吗?
  生2:老师我是这样算的。(说着自己跑到了实物投影上摆起了小棒)12根小棒先拿一根,再拿一根,然后再拿一根,接着再拿一根......
  生3:那太麻烦了,我不用摆小棒就会算了。我是这样想的:因为3+9=12所以12-9=3。(这位孩子学习成绩比较好,看来他进位加法的计算很熟练。)
  生4:我比较喜欢×××同学的方法,因为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差不多都是“想加法算减法”。
  这时一个小男孩高高地举起了手,他拿着一堆小棒跑到了讲台上,也摆起了小棒:从12根小棒里拿掉9根所以就只有3根了,12-9=3。(此时,我注意到他是先从10根一捆的小棒中拿出9根的,只是他自己没有表达出来罢了)于是,我追问:你这9根小棒是从哪里拿出来的啊?
  生5:老师我知道,他是从一捆小棒中拿出来的。
  小男孩:对,这一捆是10根。因为10-9=1,1+2=3所以我就想到了12-9=3。
  (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
  六、教后反思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把教材第10~11页上的插图制作成动画课件,将插图展示的游园活动作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活动背景,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有几个没套中?”“还剩几个气球?”等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把握学生的教学起点,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十几减9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当需要解决“还有几个没套中”的问题,引入算式12-9以后,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手中的小棒来计算“12-9”的结果。在我的引导下,不同的学生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直观图点数出结果的,还有用连减法求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想加求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求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
  3.既鼓励算法多样化,又注重计算方法的优化。
  在一个班级中,孩子们的思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如,须借助直观进行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低于用“做减想加”和“破十法”来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达到预定的目标,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我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作用的数学方法。
  4.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片段一中我以简单的两句话“哦,要是没有这个图你还会算吗?”“你这9根小棒是从哪里拿出来的?”就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可见,在课堂中我们是不能忽视自己的点拨作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0-6 05:58 , Processed in 0.06875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