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回复: 0

[数学下册] 三年级数学教案——《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2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流程:
  1、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做,然后说一说计算方法。
  2、6题,学生独立做,交流是怎么做的。
  3、7、8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9――P20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小时裁19只风筝面,对吗?”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三、热闹的民俗节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结合大量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对称轴。
  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解读
  对称是自然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物体有许许多多,学生对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本单元的编写特点:
  1、选取的视角新颖现实,我国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素材呈现的是同学们欣赏、交流在民俗语节庆祝活动上拍的各种照片的情景,照片内容丰富,既包括民间建筑,又包括荷包、风筝、剪纸等民间艺术品,新颖而现实的素材有得于吸引学生学习。
  2、提倡观察志操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知识。本单元的编写突出了观察与操作的学习方式,教材着力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积极交流,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认识对称现象。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做一做、找一找等到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三、单元教学建议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现实生活的素材来初步学习对称知识。
  2、突出实践,加强操作。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到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对称现象,了解其特性。
  3、评价时,注重考察学生对对称特点的理解,对于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不要提出过高要求。
  4、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4 07:10 , Processed in 0.046953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