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3|回复: 0

[数学下册] 一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3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小节
  整理和复习(P78~80)1课时
  教材分析:
  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全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使学生在头脑里获得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集中安排了一个练习,让学生配合整理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在整理部分教材既没有概括出全单元知识的结构,也没有明确提出整理的要求,而是用两组习题的形式提示学生对本单元所学习的两部分内容进行回忆和整理。在整理中要注意重点突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适当总结两种计算的计算方法,以帮助学生对其计算方法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建议:
  首先,对加法计算进行整理。整理前教师可提问:“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加法?”学生回答后,并让学生举出相应的算式,指出把整十数加整十数也归到两位数加整十数。紧接着引导学生把本单元所学的加法计算概括成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最后进一步将两位数加一位数分成不进位和进位两种情况,也举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说说计算的方法。然后,再整理减法。对减法的整理可与加法相同。最后,将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进一步概括。概括时,教师先指出把两部分内容概括起来就是本单元所学习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因为100以内的加减法在第三册还要学习,所以教材将本单元知识内容写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理时,可根据需要边概括边板书,最后形成如下单元知识结构框架。此结构不必要求学生掌握
  在整理中要注意一重点突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帮助学生对其计算方法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注意二提示学生用减法还可以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并问他们本单元学习了哪些比多少的问题。
  第78页的思考题,主要是通过趣味性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其解题思路是根据确定的和去选择两个加数。练习时,先给学生讲清楚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小英和小平的得分去选择小动物。小英和小平都只有两种选择,练习时尽可能让学生把两种答案都说出来。
  第五小节
  练习十四(P79-80)1课时
  教材分析:
  练习十四中的习题主要是围绕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方法,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问题两方面内容而安排的,其重点是计算。
  教学建议:
  第1题在表中填数,实际上是先计算一组加法算式的和,然后根据自己的计算过程总结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计算方法的练习。对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比较容易说出,但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其中进位的过程学生可能不容易准确地表述。为此,教学时应注意几点:(1)不必要求学生说得非常完整、准确,只要能结合76+8的计算过程说出很快算出得数的具体方法即可。(2)计算后可让学生分组讨论集体解决这一问题。(3)对少数确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
  第2题集中安排了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减法的习题,其编排和处理与第1题相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高度重视第(2)题的练习,这不仅是全单元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41-3的计算过程,着重说一说退位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怎样算得快的问题,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7题和第8题主要是巩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数学应用问题,习题都只给出了一个具体的问题,其余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提出,这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其中第8题要引导学生先认识各种树。这里的问题是(1)杨树比柳树多多少棵?(2)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柳树学生都认识的,其它三种树到底哪种是杨树呢?学生就不清楚了。其实,可以通过推理的方法,这里只有46比40大,所以第1种树就是杨树。剩下其他两种树分别是松树和柏树。
  以上只是我个人粗浅的不成熟的一点想法和看法,可能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精彩而独到的见解,我在这里班门弄斧了,谢谢大家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衷心的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1 20:50 , Processed in 0.04636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