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回复: 0

[数学下册]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组 织 比 赛----统计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整理数据、作出决策的过程。
  2.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用不同的形式呈现数据。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发展统计观念。
  5.学会与人合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统计知识在一年级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统计的观念,并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认识统计图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上册通过“最喜欢的水果”这一个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问题并回答问题。
  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先后安排了学生所熟悉的“组织比赛”“买气球”“调查你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三个活动,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经验。“组织比赛”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与一年级上学期绘制的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学生主要来源于附近的几个水果种植特色村。学生思维活跃,表达能力较强,善于动手操作,有初步的合作交流能力,能够积极探究新知识。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会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善于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非常喜欢学习数学知识。但是,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还存在收集数据不仔细、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同时对统计中的数学问题的分析还比较肤浅,因而要在学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比较合理地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矛盾情境,激发统计愿望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看了一场体育比赛,可热闹了,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正在进行哪些体育比赛?
  (课件播放两个小朋友介绍体育比赛的场景,如下图。)
  男: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天气多好呀!今天我和一群小伙伴儿来到操场上,进行一次体育比赛。
  女:瞧,多热闹呀!有跳绳的、跳远的、拔河的,还有打乒乓球的。看着他们这样热闹,我也想参加跳绳比赛了。
  男:那我们组织一次跳绳比赛吧!
  女:不行,万一同学们不喜欢怎么办呢?
  男:是呀,该组织什么比赛好呢?
  女:这样吧,我们去问问同学们喜欢什么比赛吧。
  男:好吧!
  (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有拔河的同学。
  生2:我看到有打乒乓球的同学。
  生3:我看到有的同学在跳远,有的同学在跳绳。
  师:今天,我们也要组织一次体育比赛,(板书课题:组织比赛)大家最想参加什么比赛?在小组中大声地说一说。(学生自由地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在全班说一说?
  生1:我最想参加跳绳比赛。
  师:好,我们就组织跳绳比赛,让大家都参加,你们有没有意见?
  生2:我不同意,因为我不喜欢跳绳。
  生3:我也不同意,因为有些同学不喜欢。
  师:糟了,大家意见不统一,那我们组织什么比赛好呢?快想想办法吧!
  生1:我们去问一问同学们最喜欢哪种比赛。
  生2:对,我们去调查一下。
  (评析 教师巧妙运用热烈的体育比赛场面,在学生的对话中营造出一个积极的、欢快的活动氛围,让学生想要去调查,让他们在矛盾的心情中体验想尽快知道“组织什么比赛好呢”这种情感冲动,感受数学与身边事物的密切联系。)
  (二)实施分组调查,体验统计过程
  师:为了帮助大家调查,我送给你们一件小礼物。瞧,这是什么?(屏幕展示统计表)
  拔河跳绳打球跳远其他
  ()人()人()人()人()人
  师:请把统计表找出来,放好(学生动手找统计表),现在它要对同学们说几句悄悄话。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老朋友——统计表。我今天要帮助大家调查你们最喜欢的体育比赛。第一,请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体育比赛;第二,每个人只能说一项;第三,一位同学说的时候,其余人要认真听,组长在我的第二排中作记号,比如用“√” “×”“~”“△”等方式;第四,把每项比赛的总人数写在我的“()”里。大家听清楚了吗?
  师:比一比哪组的同学调查得又快又准确。开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最喜欢体育项目的人数。)
  师:4组的同学速度最快,我送给他们一只漂亮的小青蛙。大家向他们学习,其他同学加油!
  师:(全部调查结束后)哪一组的同学愿意把统计表给大家展示一下?
  (小组组长进行汇报,将统计表贴在黑板上。)
  组1:我们组有6个人,我们是用画“☆”的方式记录的。我们组最喜欢拔河的有2人,最喜欢打球的有1人。
  拔河跳绳打球跳远其他
  ☆☆☆☆☆☆
  ( 2 )人( 2 )人( 1 )人( 1 )人( 0 )人
  组2:我们组有6人,我是用打“√”的方法记录的。最喜欢拔河的有3人,没有喜欢跳绳的同学,最喜欢打球的有2人,最喜欢跳远的有0人,喜欢其他活动的有1人。
  拔河跳绳打球跳远其他
  √√√    √√     √
  ( 3 )人( 0 )人( 2 )人( 0 )人( 1 )人
  组3:我们组有6个人。这是我们的统计表,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拔河跳绳打球跳远其他
  △△△△△
  ( 4 )人( 1 )人( 1 )人( 0 )人( 0 )人
  生1:我发现喜欢拔河的人比打球的人多。
  生2:我看到喜欢拔河的人最多。
  师:喜欢拔河的人最多,那我们组织拔河比赛怎么样?
  生3:不行,我不同意,因为有些人不喜欢。
  生4:我们再问问其他同学吧!
  组4:根据我们组的统计表,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拔河跳绳打球跳远其他
  正
  ( 5 )人( 0 )人( 1 )人( 0 )人( 0 )人
  生:我发现喜欢拔河的人比喜欢打球的人多一些。
  组5:你们觉得我们组填得怎样?
  拔河跳绳打球跳远其他
  ~~~~~~
  ( 3 )人( 3 )人( 0 )人( 3 )人( 0 )人
  生:我觉得填得很美丽,记号也画得很整齐。
  组6:我们填得好吗?给我们说一说吧!
  拔河跳绳打球跳远其他
  ××××××
  ( 3 )人( 2 )人( 1 )人( 0 )人( 0 )人
  生1:我觉得你们调查得很仔细,调查的人数和记录的人数一样多。
  师:是呀!大家都调查得很仔细,我送给每个小组一只聪明的小青蛙。(贴青蛙图)同学们都调查得很仔细,你觉得在调查中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生1:我们在调查的时候要把统计表讲的悄悄话听清楚。
  生2:组长要认真听大家的发言,把统计表填准确。
  生3:我们在说的时候只能说一项比赛,不能说多了。
  生4:组长调查的时候要不重复,不漏掉一个同学。
  师:讲得很好!听清楚,填准确,不重复,不漏掉。我们可以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示每项活动的人数,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更清楚地表示喜欢每项活动人数的多少,它就是统计图。(屏幕展示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用一种涂色的新方法来制作统计图。在涂色的时候要注意:统计图的一格表示一人。比如一组有2人喜欢拔河,就在拔河这一列从下往上数2格,用画斜线或全部涂色的方法把这2格涂上颜色。(教师示范涂色和画线。)现在请大家观察统计表,请每位同学在统计图上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你们组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学生观察黑板上粘贴的统计表,填涂统计图。)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参观一下?
  生1:我们组喜欢拔河的有5人,我就从下往上涂了5格;喜欢打球的有1人,我就从下往上涂了1格。我涂得好吗?大家说一说!
  生2:你涂得很漂亮,没有涂错。
  生3:你涂得很准确。
  师:同学们做的统计图真是又快又好!可是,这次是我们全班组织比赛,要知道全班最喜欢拔河的、跳绳的、打球的、跳远的和喜欢其他活动的各有多少人,怎么办?
  生1:我们把这些数都加起来。
  生2:我们把全班喜欢各种活动的人数都画出来。
  师:好,这里也有一张统计图,一起来涂涂看。
  (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电脑课件上的统计图。)
  师:大家帮助我算一算。
  (学生口算各项活动的人数:喜欢拔河的有20人,喜欢跳绳的有5人,喜欢打球的有6人,喜欢跳远的有4人,喜欢其他活动的有1人。)
  师:看着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喜欢拔河的同学比喜欢跳绳的同学多得多。
  生2:我发现喜欢跳绳的同学比喜欢打球的同学少一些。
  生3:我发现喜欢拔河的同学最多,喜欢其他活动的人少一些。
  师:你们真是会观察的好孩子。你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问题,我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同学?
  生:我们一共调查了36名同学。
  师:现在我们班要以参加各项比赛人数的多少来组织比赛,你们觉得咱们班组织什么比赛好呢?为什么?
  生1:我觉得我们班组织拔河比赛最好,因为喜欢拔河比赛的人数最多。
  生2:我也觉得组织拔河比赛好,参加拔河比赛的人多,大部分同学都喜欢。
  师:我们按照调查的结果,今天下午就组织拔河比赛好吗?
  生:好!
  师:统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每个同学喜欢什么体育比赛,还让我们知道喜欢什么比赛的人最多。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组织让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的体育比赛了。
  (评析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对统计信息进行分析和表达;在多种形式呈现统计结果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在整个统计活动中,发挥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适时进行点拨与评价,使学生对统计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有了充分的认识。)
  (三)分析现有数据,作出简单决策
  师:在比赛结束后,我要发给大家好喝的饮料作奖品,请看,这是我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喝的饮料以后制成的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看到同学们喜欢喝的饮料很多,有果汁、牛奶、可乐、汽水和其他饮料。
  生2:我发现喜欢喝果汁和喜欢喝可乐的人同样多。
  师:你从这张统计图中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邵老师买饮料的时候要买果汁和可乐。
  师:是吗?那喜欢喝牛奶和汽水的同学可不高兴了,因为没有他们喜欢喝的饮料。
  生2:我想您应该把果汁、牛奶、可乐、汽水和其他饮料都买了,这样就大家都喜欢了。
  师:你的建议真好。是每种都买同样多吗?
  生3:不,我们把果汁和可乐多买一些,牛奶、汽水和其他饮料少买一些,因为喜欢喝果汁和可乐的人很多,喜欢喝牛奶、汽水和其他饮料的人要少一些。
  师:你真是一个会想办法的好孩子。老师送给你们组一根大香蕉。(贴图片)
  (评析 教师运用统计结果构建问题,将数学思考与统计分析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认识统计图表的基础上,学习作出简单的决策或建议,树立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观念。)
  (四)结合生产实际,自主统计活动
  师:同学们都喜欢喝果汁吗?
  生:喜欢。
  师:那现在老师带你们去参观果汁厂,你们愿意吗?
  (课件播放果汁厂场景。)
  师:果汁厂的叔叔知道咱们这里盛产各种水果,他很想知道你们家里种了哪些水果,你能够用今天学习的统计知识来告诉他吗?
  生:能。
  师:统计可以帮助叔叔知道什么?
  生1:统计可以帮助叔叔知道每个同学家里有什么水果。
  生2:统计帮助叔叔知道全班同学的家里哪种水果最多。
  师:请大家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调查每组同学的家里种了哪些水果。家里有几种水果就说几种,把它填在这张统计表和统计图中。比一比,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学生分小组制作统计图,教师指名汇报,再利用课件完成全班同学家里种植水果情况的统计图。)
  (课件展示统计图。)
  组1:我们组种桃子的有3家,种梨子的有2家,种葡萄的有2家,种苹果的有0家,种其他水果的有0家。
  组2:种桃子的有2家,种梨子的有1家,种葡萄的没有,种苹果的有1家,种其他水果的有2家。
  组3:种桃子的有1家,种梨子的有3家,种葡萄的有2家, 种苹果的有0家,种其他水果的有1家。
  组4:种桃子的有4家,种梨子的有3家,种葡萄的有0家,种苹果的有2家,种其他水果的有1家。
  组5:种桃子的有0家,种梨子的有1家,种葡萄的有1家,种苹果的有1家,种其他水果的有0家。
  组6:种桃子的有3家,种梨子的有1家,种葡萄的有4家,种苹果的有0家,种其他水果的有1家。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给叔叔提一些什么建议?
  生1:我看到了种桃子的最多,种苹果的最少。
  生2:我想到了要是再多种一些苹果,果汁厂生产的苹果汁肯定要便宜一些。
  生3:我想对叔叔说:生产桃子果汁和梨子果汁好,因为种这两种水果的最多。
  (评析 结合家庭种植和生产需要,组织学生综合运用刚学到的统计知识,将统计的全过程来一次演练,巩固统计的基本方法,熟悉统计的基本流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同时,将调查的对象从单项向多项扩展,深化本课的教学内容。)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统计的知识,在生活中,你还可以利用统计的知识调查身边的事情,比如:你家里一天用多少只塑料口袋?全班同学一周用几枝铅笔?只要我们用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用智慧的大脑认真思考,就会发现统计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
  (评析 课末,教师把学生学习的目光从课内引向课外,指给学生课外统计的内容和方向;把思考的余地留在课外,暗示数学学习的广阔天地在生活中。)
  〖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
  1.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学习方法掌握得较少,因此,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侧重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这节课中,安排了两次合作学习。
  第一次是在“组织比赛”这个活动中,由组长带领组员一个一个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然后请组长根据调查的方法和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再由大家观察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绘制统计图。这次活动只是初步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调查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第二次是在“果汁生产”这个活动中,让学生运用调查的方法。组长成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让大家为了完成调查任务而进行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
  2.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体现。同时,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和对学生评价方法的指导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这节课中,我非常注重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在学生的两次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有先有后,我对先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说:“你们的速度真快!你们看,大家都在向你们学习”。对于那些速度比较慢的小组,我更多的是采用鼓励的方式,比如:别着急,相信你们一定做得很仔细。运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对那些速度快的小组起到鼓励的作用,还在全班树立了榜样,让大家都向他们学习;而对于慢的小组,让他们减小心理压力,使他们感觉学习并不困难。
  在评价中,我不仅经常运用激励性语言,还注重给学生象征性的鼓励,如:在小组调查“最喜欢的体育比赛”结束后,我对每个调查方法好、结果准确的小组都要送给他们小青蛙做奖励,让学生明白:只要你付出努力,你就会有收获。
  不过,我觉得还有两方面做得不够。
  第一,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应加强。一年级的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还没有真正掌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
  第二,还应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在“组织比赛”“饮料购买”“水果生产”这三个活动中,可以通过“老师介绍、师生共同探讨和学生独立说出统计意义”这三个过程加深学生对统计意义的理解。
  〖案例点评〗
  本节课教师按照新课程的理念,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对统计教学作了全新的尝试。
  1.注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活动中学习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充分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同时,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选用活动材料,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亲身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注重《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的应用。整个统计活动中,学生都在组长的带领下动手实践,在组内班内实现生与生、师与生的多向合作交流,并能根据统计信息探索决策方向,提出决策建议。教师的点拨引导,起到组织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学生对于统计方法和结果呈现的多样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3.从评价理念上看,首先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师评、生评、组评以及相互评价,既训练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习成果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第二,体现了评价形式的多样性,语言的激励是课堂评价的主要形式,还采用了小组评比和象征性物质评价。第三,围绕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应用性检查,在“果汁生产”这一活动中,完成全部的训练和考查。
  由于统计活动设计面广,形式简繁不一,因此,对于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优化选择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尝试,对于统计意义的揭示和体验,还需要寻求更简单快捷的方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数学问题的设计其适应度有待深入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4 05:50 , Processed in 0.076438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