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回复: 0

[数学下册]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几十几教案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非整十的两位数,是在认识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样循序  渐进地安排,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基本到稍复杂的认数需要,有利于教学。教材先通过数小棒、捆小棒(每10根捆成一捆),直观认识几十几的组成。并通过对“三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根”的探讨,着重解决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接着安排数数。最后通过用计数器表示几十几,教学非整十的两位数的写法和组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掌握数数、读数、写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知道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有非整十数的场景,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评: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从“几十几”的数的广泛应用切入课题,渗透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的意义。]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谈话: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评:在摆23根小棒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互相交流,在观察比较中感悟出好的摆法,可以体会到逢十进一的好处,直观认识几十几的组成。]
  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提问: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
  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提问:三十九添上一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动手摆、动脑想,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进行有效的探索,较好地突破了本课难点。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着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填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评:对于“几十几”的写法和读法,由开始教师的演示引导到后来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数、写数和读数,很好地体现了例题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情境中自己领悟到写数、读数的方法,了解两位数的组成。]
  四、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  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博士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个地数。谁数对了就可以吃掉这些香蕉了。谁还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这么多星星,怎样数呢?学生数过后,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先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5.“想想做做”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五、总结评价?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把它告诉老师或同学。
  [评: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几十几”的数,使学生用数学眼光发现问题,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评]
  “认识几十几”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9-24 09:33 , Processed in 0.07751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