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9|回复: 0

[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元旦快到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
  2.情境图
  谈话: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看木偶戏)
  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同学们,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
  (2)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还剩多少人?
  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3)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4)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对说出(3)(4)两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2.解决问题
  提问:你们会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1)独立思考
  谈话: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算的?
  (2)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充分地交流,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之中了解情况。
  (3)汇报:并说想法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3)22+13-6=29(人)   (4)22-6+13=29(人)
  让学生明确(1)、(3)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2)、(4)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
  4.比较(1)、(3)和(2)、(4)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5.谈话:小朋友们看木偶戏看得多高兴呀!你们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
  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看懂了什么?
  你能把图意说完整吗?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再让几名学生说解
  问题的方法。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得高兴吗?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肚子有点饿了。走,老师带你们到面包房买面包去。
  (出示面包房图)
  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剩多少个?)
  谁能把这个问题说完整?
  (原来面包房里有54个面包,先卖了22个,又卖了8个,现在还剩多少个?)
  提问:谁会列式解答。
  提问:你会把22+8=30和54-30=24写成一个算式吗?
  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有办法来解决这个困难吗?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选择方法,把想的过程说出来。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谈话:游园活动快要结束了,你们看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练习一的第2题)[他们在收集拉罐筒。]他们真是环保小卫士。
  提问:你会把这幅图的图意说完整吗?
  让学生自己解答,再说想法。
  2.谈话:我们走出了游园活动点,看,我们被一张统计表给吸引住了,这个表没有填完,你会填吗?
  做练习一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想法。
  3.谈话: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
  同桌交流,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归纳。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谈话:请同学们做一名有心人,用本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云南师大附小
  ==============================================
  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
  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现实生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地理解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应用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正确地使用小括号。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
  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游乐园情景图片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竟
  1. 谈话:同学们,休息的时候,你喜欢去哪儿?
  2. 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请同学们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3.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用多媒体放大木偶戏场景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口答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
  3.小组交流讨论。
  (1)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4. 指名口答 ,教师板书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 =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使学生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但思路不同)
  6.提问:同学们能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吗?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解答。教师帮助学生有困难的同学。
  2.练习一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学生观察生活中那些问题可以用本节课的知识来解决。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创设丰富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老师也喜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春天的景色。
  (电脑出示春天的景色)
  2.同学们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春游)其实春游中也有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如果去春游,你想带什么?
  2.出示书第5页主题图。
  提问:面包房都有那些客人?我们看面包师傅共做了多少个面包?左边的小朋友买了多少个面包?右边的小朋友买了多少个?站在最后的一个小女孩有点着急了还剩多少个呢?你们愿意帮助他解决吗?用什么方法?
  3.小组讨论如何计算。
  4.把讨论的方法写在作业纸上,鼓励用多种方法解决。
  5.指名口答师板书:
  ① 54-22=32(个) ② 54-8=46(个) ③ 22+8=30(个)
  32-8=24(个) 46-22=24(个) 54-30=24(个)
  6.老师发现每种方法用两个算式解决,你会把两个算式合并一个算式吗?该如何做?
  7.让学生试着合并第一种方法,集体看是否正确
  8.老师合并第三种方法,让学生看是否正确。54-22+8=24
  学生发现错误?问该怎样做呢?(加小括号)。哪里加?为什么加小括号呢?你怎样知道?
  9.提问:这样的算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10.学生口答:合并第二种方法。
  11.小结(略)
  三.攻固练习
  1.练习一 第2题 学生说明图意,小组讨论,学生口答,用三种综合算式解决,并比较有什么不同。
  2.练习二 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强调小括号的作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例3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放假的时候,你最喜欢去哪里?
  2.出示跷跷板乐园情境图,提问:同学们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如有困难,教师适当引导,跷跷板乐园共有多少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的内容:"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把跷跷板乐园图放大。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地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 小组交流①应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共有多少人?
  ②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③学生把结果写到作业纸上。
  4.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1) 4×3=12(人) (2)4×3+7=19(人)
  12+7=19(人)
  5. 提问:还可以怎样计算呢?如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
  学生口答:7+4×3=19(人)
  6. 比较上面三种方法的异同。
  7. 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先让学生说图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最后请几位学生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练习二的第2题:独立思考,集体订正,渗透思想教育。
  3.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问题,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师强调:通过这节课的同学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6 11:02 , Processed in 0.06010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