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回复: 0

[数学下册]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运算律复习”教学设计与说明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9~110页。
  教学目标
  1. 在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中,进一步理解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合理、灵活、正确地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 引导观察。
  谈话:下面是某新华书店销售的三种图书的价格。
  出示:
  书   名
  每本书的价钱(元)
  《数学故事》
  12
  《成语故事》
  15
  《科幻故事》
  18
  提问:观察表格,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买一本《数学故事》和一本《成语故事》要用多少元?买三本书一共要用多少元?三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买3本《数学故事》,一共要用多少元?等等)
  随着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
  2. 解决问题。
  提问: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你想解答哪些问题?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想一想才能怎样比较快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解决自己所选择的问题,教师巡视。
  反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计算的?(着重交流是怎样运用加法或乘法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
  板书:12 + 15 + 18   12 × 3 × 5
  12 + 18 + 15       12 × 5 × 3
  比较:观察上面的两组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3. 揭示课题。
  谈话: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板书课题:运算律复习)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你想怎样复习?通过复习达到什么要求?
  [说明:从现实情境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注意对复习方法进行指导,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 合作交流,知识梳理
  谈话: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学过的运算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来,并在小组内交流你整理的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整理,教师巡视。
  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整理方法有:举例,文字描述,字母表示等。
  小组活动: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了已经学过的运算律,请把你整理的结果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分享,并讨论一下,能把你们小组同学的各种方法整理在一张表格里吗?试一试。
  组织交流,由小组选派代表,交流整理的方法和完成的表格。
  根据学生的整理结果,完成下面的表格:
  举  例
  文字描 述
  字母表示
  加
  法
  交换律
  结合律
  乘
  法
  交换律
  结合律
  [说明:让学生自己整理已经学过的运算律,便于学生加深对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理解,同时,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 填一填。
  出示题目:
  下面的计算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在括号里填一填。
  86 + 35 = 35 + 86(   )
  72 + 57 + 43 = 72 + (57 + 43)(   )
  76 × 40 × 25 = 76 × (40 × 25)(   )
  125 × 67 × 8 = 125 × 8 × 67(   )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 辨一辨。
  出示题目:
  先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再连一连。
  81 + (  ) = 0 + 81 乘法交换律
  16 × 4 × 25 = 16 × (  )加法交换律
  184 + 168 + 32 = 184 + (  )乘法结合律
  a × 56 × b = (  ) × 56 加法结合律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3. 比一比。
  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1) 88 + (24 + 12)    (2) 28 × 15
  (88 + 12) + 24                7 × (4 × 15)
  (3) 856 - (656 + 120)  (4) 540 ÷ 45
  856 - 656 - 120                    540 ÷ 9 ÷ 5
  要求:比较每组的两道题,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各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 算一算。
  出示题目:
  你能分别算出三角形、正方形中几个数的和,圆中几个数的积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算法,并说一说怎样算比较快。
  [说明:通过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在填一填、辨一辨、比一比、算一算等数学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地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为灵活应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四、 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 下面是某校学生生活区今年上半年用电情况,根据相关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求出一共用电多少千瓦时,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分组汇报怎样算比较快。
  提问: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2. 下面是四(2)班马小平同学阅读三本课外书的情况统计。
  提问:根据表中数据,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提问:怎样分别求出每本课外书一共有多少页呢?怎样算比较快?自己先想一想,再独立解决。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指名介绍自己的算法。
  师生共同评价各种算法,并总结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方法。
  [说明:本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两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问题中没有要求学生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但学生通过分析题中的数据,会发现这些题具备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特征,通过计算、交流、反思等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运算律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五、 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提问: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吗?
  学生交流,并评价自己与同伴的表现。
  [说明:让学生适时反思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所得,及时评价自己与同伴的学习行为、态度,大胆地说出遇到的困惑或困难,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六、 课后延伸,挑战自我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95 + 996 + 997 + 998 + 999 125 × (17 × 8) × 4
  1 + 2 + 3 + 4 + 5 + 95 + 96 + 97 + 98 + 99
  25 × 32 × 125
  [说明:课后安排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化本课学习内容,更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5 10:14 , Processed in 0.08463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