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回复: 0

[数学下册] 四年级数学教案——《植树问题》简案1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个人简介:陈智敏,男,30岁,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乐清市雁荡镇一小副校长。先后被评为乐清市教坛新秀、温州市首届学科骨干教师,两次荣获乐清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2004年获得乐清市优质课一等奖,并多次承担温州市、乐清市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乐清市级公开课教学和新课程专题讲座,所撰写的论文、案例多次在乐清市、省级获奖及发表。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P117-P118页《植树问题》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新课标实施,数学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为彰显。每册教材通过“数学广角”来进一步渗透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解题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主要的任务是向学生渗透一种思想,一种在数学上、在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思想--化归思想。
  本课的设计,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开放性的设计,让学生在设计植树方案的过程中通过画图亲身体验在三种种植情况下,选择的间隔不同,但棵数与间隔数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学生的体验,建构植树问题的模型,再运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教学中重在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
  1、创设情境,理解概念
  (1)出示:“为了美化环境,学校准备在操场边上的一条10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总务主任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
  (2)理解题意。
  a.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有什么问题?
  b.理解”间隔“的意思?
  C、理解三种种植情况
  (两端都种、一端种、两端不种)
  2、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1)计算你的设计需要多少棵树苗?利用画线段图把它表示出来吗?并将植树方案补充完整
  植树方案
  总长(米)
  间隔(米)
  间隔数 (个)
  棵数(棵)
   种植情况示意图
   100
   
   
   
   
  (2)学生反馈
  (3)组织讨论:你发现什么规律?
  两端都种时,棵数=间隔数+1
  一端种是时,棵数=间隔数
  两端不种时,棵数=间隔数-1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出示例2:
  (2)读题后思考,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同学值得注意的。
  (3)学生独立解题、反馈
  三、回归生活,变式练习
  1、封闭图形相当于一端种
  (1)出示P122练习二十第4题
  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2)讨论:封闭图形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个类型?
  (3)学生独立解题,反馈。
  2、同时出示两道习题:
  (1)锯木头问题(两端都不种)
  一根木头,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排列问题(两端都种)
  四、欣赏生活中类似于植树问题的事件
  生活中的类似于植树问题的――――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5 05:03 , Processed in 0.04338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