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回复: 0

[数学下册] 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教学内容
  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单元说明:原来混合运算的顺序有自己的线索:从连加、连减、乘加、乘减→连乘、连除→两头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应用题也有独立的线索,两者紧密相连,到高年级一般前一单元是混合运算,后一单元是应用题,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道理,先独立成章说明运算顺序,再在解决问题中,再按规定的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互不干扰。
  现按照《课标》精神,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不独立成章,数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结合。
  三、编排特点
  1、结合解决现实问题,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是这套教材秉承的原则。
  2、在一个单元里较为系统地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3、在讲清楚运算顺序的前提下,把“0”在加减乘除运算中的特性单独安排一个课时,还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除数不能为零”的道理,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
  四、教学建议
  1、整体把握,有效落实。
  四则运算的编排情况
  年级
  单 元
  具体内容
  一上
  二上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二上
  表内乘法(一)
  乘加、乘减
  二下
  解决问题
  小括号
  三下
  解决问题
  连乘、连除
  四下
  四则运算
  总结梳理混合运算顺序
  2、重视计算教学,夯实基础。
  (1)加强口算训练。(插入口算)(其实上学期的口算纸是超纲了的,有许多简便运算的题目在里边。)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如:把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全册书只出现两次,我觉得是不够的,老师应该增加练习的量。
  书P16(14)和P129(6)。
  (3)适当补充四则混合计算的量和题型。
  五、建议课时划分:(共七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七课时
  例1,例2(换种题型),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归一问题及巩固训练
  练习一
  例4、例5及相应的做一做
  例6
   练习二
  个人的感想:这一单元,我一定要认真地教,为什么呢,我发现新课程进行到现在,用数学教学基本上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的,我们经常是就题论题,讲过之后又没有及时配上巩固练习,这种题型讲过之后,可能过了几个月,又在某一本练习本的某一道题出现,学生又出现相同的问题,老师又采用相同的教法。这就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常见的一个毛病,尤其是像我这样没教过老教材的老师,用数学教学重视联系生活,重视创设情境,注意解题思路的分析,但弱化了数量结构的分析,缺少模仿--变式--发展的层次训练,缺少一步--两步--三步的系统结构训练。所以像本单元的归一问题是我重点抓落实的知识点之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4~6页,例1、例2及例3的相关内容
  温馨提示:(关于例3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师》2007年1-2期有一篇课堂实录,是杨灵君执教,陈庆宪评析的。)
  第一课时好多老师都已经教了,这里我就不多讲了。
  我就讲讲前几天在听课过程中想到的问题:一是综合算式的读法,如
  375÷(46-41)有些学生读成:375除以括号46减41,他的意思很明确,在4减41这里加括号。我认为四年级了,可以培养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应读成375除以46减41的差。这样对解文字题有好处。记得上学期期末讲义里边有此类题,学生的错误率是相当高。因此我们平时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让学生用这些术语去说说话。还有递等式的等号写在哪个位置,我都习惯写到外面,而我在听课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学生把等号写在里面。等号写外面我认为有个好处,就是抄数的时候,一一对齐,不会漏掉。
  第二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对归一应用题进行建模。
  教学重点: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材分析:
  例2
  *通过解决归一问题,整理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这里呈现了两种方法,第二种难一些,如学生想不出,不强求。
  归一的数量关系,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建议:
  1、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如先求(),再求(),最后求()。
  2、讨论“照这样计算”的含义。
  3、补充练习如:(还有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
  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有12本,第本售价相同,共192元。小明要买5本,共要付多少钱?
  这一课时,对好的学生来说,就是复习课,但对差的学生来说,则是一节很重
  要的方法教学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例4、例5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材分析:
  例4
  *通过解决冰雕区“上午要比下午多派几名保洁员”的问题,总结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这里告诉了上午、下午的人数以及每30人派1名保洁员的信息,要解决提出的问题,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列出的综合算式是÷-÷,巩固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另一种是先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几名游客,再算多几名保洁。列出的算式含小括号,由此概括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这里第二种方法,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这一课时我没教,昨天我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也没怎么看就布置下去了,后来改作业的时候才发现是例4的内容。作业中也有类似的题,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是用第一种方法的。可见学生对第二种解法是比较生疏的。老师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解法。同时也可以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问题:上午和下午一共要派几名保洁员?能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这类题型在后面的做一做及练习二中一道都没出现。所以这类题型的,老师也可以有意思地增加。
  例5
  *为了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教材安排了例5。
  *通过计算两个式题,这两个式题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但计算结果却不同,使学生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此基础上,教材说明什么是四则运算,同时让学生结合具体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总结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同级运算、含两级运算以及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总结时,不要求学生用同级运算、含两级运算的术语,只要学生能结合算式具体说明运算顺序就可以了。如中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建议:最可以板书根据四则运算法则。如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有关0的运算
  教材分析:在讲清楚运算顺序的前提下,把“0”在加减乘除运算中的特性单独安排一个课时,
  一上
  三上
  三下
  四下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四则运算
  ·认识了0
  ·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认识了0在乘除运算中的特性。0乘任何数都等于0,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30 21:41 , Processed in 0.07641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