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回复: 0

[数学下册] 四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初步知识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教材分析
  统计的初步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比较普遍,统计思想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其实在四年级小学生的思维中,统计的初步知识早就有所涉及,如学校里的循环红旗表,教室里的黑板报中,日常生活中的价目表以及车站、码头的时间表等等。本单元只介绍简单的数据采集整理,简单的统计表和求平均数的简单方法,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统计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教学时,我们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首先介绍统计在社会生产生活、学校学习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时学生在以前对统计图或统计表的认识可以说是熟视无睹,因此,我们应当把现实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素材制成醒目和光彩的图、片(也可以是幻灯、多媒体),渗透“移多补少”的平均数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处理,会看、会填写比较简单的统计表或统计图。
  2.初步理解求平均数的含义,会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求出简单的平均数。
  3.能初步了解数与表格、数与图形的相对应的关系,理解数据与表格、图形相结合的优越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数据的合理整理。
  教学难点:求平均数思想的渗透。
  (1)简单数据整理和简单统计表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72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观察和讨论,学生会整理简单的数据。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并会填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数据在工农业生产及科技工作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练一练”中独立数数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准备:
  投影片、学习用品(多种)、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场景,进入角色
  1.先看我们学校的男、女生人数及全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投影出示)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男生
  38
  57
  62
  78
  89
  75
  女生
  33
  43
  68
  71
  90
  63
  合计
  71
  100
  130
  149
  179
  138
   2.动手计算各段(指低、中、高三段)的学生总数,算出后填人表内。
  3.进行小组比赛,算出全校的学生总人数。
  (每个小组以2人为代表,到黑板上写出总人数。不事先指定,由学生自发上来书写答案,快而对者为优胜者)。
  (二)自学例1,指名解释
  1.仔细观察画面的意图并设问:
  (1)画面所呈示的事由是什么?
  (2)为什么要用“正”字来记数?
  (3)“正”字的数据转换用的乘法口诀是哪几句?
  2.依照要求,填人数据。
  (1)看仔细,填正确,把数字填上去以前应当先再次看一遍数据是否正确。
  (2)先请中等学生说出最多、最少的车属哪类车。
  (3)平均每分钟开过多少辆?
  (三)设计活动,选出队长
  1.教师布置去林场帮助植树,分男、女生两个队;要选出男生和女生中各2名队长。(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在教室里当场投票)
  男生面向黑板(讲台)由一名培训过的学生唱票。
  女生背朝黑板(讲台)由一名培训过的学生唱票。
  其余同学都作记录。
  2.选出的学生向全班同学表示决心,其余同学拍手表示祝贺。并且教师在最后予以小结。类似这样的选法,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
  (四)课内练习,独立完成
  1.做第73页“练一练”中的第一题。
  (1)先明事,再理数。
  试问有几种学习用品?
  (2)先检查,再填数。
  2.补充本小组学生的身高、体重表。
  (以小小组为宜)
  3.完成课本第73页的第2题作业。
  (五)回顾,小结
  本节课的内容,实际上是从生活中引人的好方法,必须掌握。
  (六)作业:《作业本》第60页[五十七]。
  (2)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数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74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例2的学习,能初步理解“移多补少”或“剪长补短”的简单的教学思想方法,了解平均数的实际含义。
  2.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明确求平均数的方法实质是各数量的和÷数量=平均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求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移多补少”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准备
  拔河比赛的绳子、秤(称人体重量用的)、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开展活动,导出问题
  1.全班同学都到操场上举行拔河比赛。
  (1)注意挑选一、二组6人、三、四组6人。
  (2)教师挑选一、二组气力,个子最小的6人,挑选三、四组气力,个子最大的6人。
  (3)结果有什么不同?第一次交锋胜负不明,持续时间长;第二次交锋时间短,不比亦知胜负。
  (4)宣布比赛规则。(6个人的总体重要相同)(两个队的总重量不变)(相同重6人或轻重搭配)
  (5)自报体重,验证体重。
  一、二组先挑选6人,称好体重的总重量,然后算出平均数,由三、四组的平均体重较接近的6位同学参加比赛。
  2.设问:为什么要求两个参赛队的体重相等?
  (读比赛有关规则)
  (二)自学自问,感知“平衡”
  1.自学课本第73页中的准备题。
  (1)是否只有搬动的惟一办法,即总共有多少,堆成了3堆,每堆有几块?
  (2)可以机械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块。
  (3)可以把三堆加起来,求共有多少块。
  (4)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块?
  2.先算例2,再看结果。
  由投影出示例2,每位同学自己独立计算。
  例2:(1)体育锻炼小组的5个同学,身高分别是146厘米,152厘米,149厘米,147厘米,151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2)校对答案:予以评价。
  (每一个组派一名学生介绍计算过程)
  (3)自学课本例2,自我校对,自我评价。
  (三)练习“试一试”,开展“比一比”
  1.出示课本第74页中的“试一试”:
  第一中队的少先队员捡麦穗。各小队捡麦穗的重量是:第一小队845克,第二小队913克,第三小队1014克。平均每个小队捡麦穗多少克?
  (分四组进行比赛。分两步:第一列式,第二计算)
  2.比一比。
  (1)先叙述列式。
  (2)再进行计算。
  (3)评出优胜组。
  (四)“练一练”第75页第1、2两题(要求课堂完成)
  (五)课堂小结:平均数=各数量的和÷数量
  (六)作业:《作业本》第61页[五十八]。
  (3)统计初步知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75页,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会看、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学生能感知统计的实际应用极为广泛。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实际求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形成模块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设问后请全班同学回答)
  2.审视第75页第1一6题,它们的共同之处在哪里?
  3.请每位同学把1一3题都列出算式来。
  (二)小结方法,形成能力
  1.竞赛形式练习第4题。
  2.计时计算第5题,并用投影片进行校对,要求正确、迅速。
  3.对第4题和第5题进行比较,说出异同。
  (三)分组活动,画出表格
  1.以每个小组事先预备的图书为数据,按要求画出统计图。
  2.分组抽样校对,作出评价。
  (四)集体讨论,共同提高
  1.出示第7题。(要求独立作业)
  2.巡视课堂中学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讨论,提出解题的最佳方法。
  (五)课堂小结,选做思考题
  (六)作业:《作业本》第62页(五十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8 09:44 , Processed in 0.07027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