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回复: 0

[数学下册]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计划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底年级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并学习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越,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有一定的难度。
  二、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含义;
  3、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和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变换;
  4、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学策略
  1.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理解概念;
  2、加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以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的形式出现;
  4、以主人翁的身份出现,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多安排实物观察、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
  五、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及模型,课本第153、155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1立方米、1立方分米模型,容纳1升、100毫升的量杯等。
  六、错例估计与分析
  1、学生知道求表面积是把该长方体(正方体)的各面的面积相加,但是计算结果错误较多。原因是:没有把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一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哪一条棱都搞清楚。解决策略:通过具体实物进行分析判断和教会学生在草稿本上画图,标出已知条件,明确计算某一个面需要哪两条边相乘;
  2、实际运用知识求表面积时计算长方体其中四个或五个面的面积,少掉了哪个面,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问题。解决策略:加强观察实物和图并与生活例子相联系(课室粉刷四面墙壁,没有上盖的鱼缸等)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判断有哪几个面,少了的是哪个面,然后正确计算;
  3、根据体积和比重求重量,因为单位不同,容易出错。解决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在题中作记号以提醒,并能进行正确的单位名称的换算;
  4、公式运用不够正确,求体积和求表面积的方法会混乱。解决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并与生活例子相联系,使学生正确计算。
  七、单元评价要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含义;
  3、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和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变换;
  4、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八、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6节左右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计划
  课时
  课时
  实际课时
  授课
  日期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借助实物和课件,加强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想象力。
  2.通过观察,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进行区别。
  3.能正确找出生活中、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动手操作,感知表面积,形成表象。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知识来源于生活。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通过通过实际观察与实验,理解体积的概念。
  2.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容积单位
  1.使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及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变换。
  3
  表面积和体积的对比
  1.分清这两个概念的和各自的计算方法。
  2.加强图形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
  2
  单元测试
  1
  测试情况
  反馈
  合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1 19:54 , Processed in 0.05443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