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4|回复: 0

[数学上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4: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掌握估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用不同的策略进行估算。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估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是估算
  1. 师:昨天,我们班的小明练了半页铅笔字(出示),猜猜大约有多少个?
  教室里这盆花大约有多少片叶子?
  看画面(书中第32页图),教室里大约有多少台电脑?
  小结:刚才我们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就是估计。
  2. 师:看图(一枝铅笔和一块橡皮),小明想买这两种文具,估计一下大约需要花多少钱?
  (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价钱再尝试简单的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3. 师: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用到了估算?
  (感受估算的广泛应用)。
  二、游戏练习,为新知铺垫
  1. 师:你们生活经验这么丰富,真了不起!这些数字朋友都赶来祝贺了(课件演示:19、28、24、43、51、67)仔细观察,它们分别和哪个整十数最接近?(20、30、20、40、50、70)
  2. 师:现在你能很快说出这几个算式结果大约是几十吗?
  19+28  28+24  43+51  51-24  43-19
  (这一阶段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每个数字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一种是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即先算十位,再根据个位上的数来判断最终的结果。这一环节为学习新知做了思维与知识的铺垫。)
  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估算
  1. 亲身体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昨天老师也去了商场,准备买这些生活用品(出示图画:热水瓶 28元 烧水壶 43元 水杯 24元)
  老师带100元钱够吗?可以计算也可以估计一下──
  谁先想好谁先发言。(鼓励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去判断)
  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点拨:一种是估算,一种是用笔计算,还有的同学口算,在没有让你们算出准确数量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进行判断,通过实际体验,集体讨论,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2. 多种策略进行估算。
  师:现在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带100元钱够买这三种用品吗?(教师说“三”的语气加重)先独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学会估算。)
  学生汇报:(这里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
  A:连加。
  B:连减。
  C:加减混合。
  3. 集体验证:这三种用品一共多少钱?(95元)看来你们估算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
  4. 总结:刚才你们在帮老师买生活用品的时候体验了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板书:加减法的估算)估算很简单,可以把一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进行大约的计算,也可以加减十位上的数,再估计个位上的结果。遇到实际情况要灵活运用。
  四、巩固练习
  1. 第31页的“做一做”。
  2. 第32页的第二题。(小明原有20多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他买了12枝,他现在的彩笔数量是一个不确定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19:45 , Processed in 0.076380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