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3|回复: 0

[语文下册] 《乞巧》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2: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下载附件:

                                    1、《《乞巧》教学设计》

                                    (共2页, 141148_4c5b717787b3236.zip (22 Bytes, 下载次数: 13)

        一、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29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乞巧》。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真空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诗人林杰的《乞巧》这首诗浅显易懂,涉及到了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课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求知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课件出示的生字、牵牛织女图、对织女的文字介绍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景,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理解,从而更深层面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无所不在。
         
        三、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背诵这首诗,能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四、学习重点及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设计思路

                                    请下载附件:

                                    1、《《乞巧》教学设计》

                                    (共2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19 17:02 , Processed in 0.068358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