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回复: 0

[语文下册] 《揠苗助长》简案二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书写“焦”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互动、想象等策略,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知晓寓意。
  4.通过补充阅读寓言的原文,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守株待兔》,讲的是一个种田人的故事。你能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种田人吗?
  2、这节课咱们学习的还是种田人的故事——揠(ya)苗助长(齐读课题)
  你知道“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揠(ya)苗助长”讲的又是一个怎样的种田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读一读,读的时候,碰到难读的句子不妨停下来反复读几遍,读通顺了再往下读。
  二、初读,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教师巡指。
  2、刚才有有没有难读的句子,现在你是否已经读好了,请把他读给同学听。(指名朗读,结合正音)
  3、你读了课文后,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种田人?(预设一:愚蠢、傻乎乎、急性子的人……)
  点拨:这个种田人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预设二:勤劳的人、会动脑筋的人……)
  三、探究,感悟课文
  1、研读“勤劳的人”
  (1)句子一: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A读了这句话,有什么体会呢?抓住“一棵一棵、一直、筋疲力尽”等体会“好辛苦”。
  B反复引读,
  (2)句子二: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讨论:怎么读?指导个性化朗读
  (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劳的种田人付出了那么多的汗水,结果怎样呢?齐读最后一节。
  讨论:为什么禾苗会枯死呢?(板书:拔苗枯死违背规律好心办坏事)
  过渡:这个种田人看他的年龄也不像是个刚种庄稼的人,为什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请读第一段。
  2、研读“急性子的人”
  (1)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巴望找近义词比较。[
  你读着“巴望”这个词,你好象看到了农夫什么样儿?你可能还听到了他对禾苗说着什么?(提示:用上一些叹词说)
  (2)比较: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3)小结:是呀,面对好象没有长高的禾苗,这个种田人的心情真是——(心急火燎、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急不可待、心急如焚)书本上用了个词叫——焦急
  (4)看老师写“十分焦急”的“焦”,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大胆想象,看下面的四点像什么?
  (5)从这一段,咱们了解到了种田人内心的焦急。谁能把他焦急的样儿读出来?
  五、明理,揭示寓意
  1、现在,你明白种田人好心办坏事的第二个原因了吗?(板书:急于求成)
  是呀,急于求成,违背规律,尽管很勤劳,辛辛苦苦换来了的却是——(齐读最后一段),
  2.当种田人听了儿子的报告来到田边时,看到枯死的禾苗,他会说什么呢?
  出示:那个种田人地说:“
  。”
  3.看着种田人难过、伤心、后悔,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种田人吗?
  五、诵读,延伸课外
  《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个字,可有意思了。听老师吟诵古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今天学的寓言就是根据这篇古文来的。想不想读读古文?自己对照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读一读,再看看下面的解释。能读懂哪些。
  2、我们一起读。读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晃晃小脑袋。
  3、这个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老师小时候读过,你们现在读了,当你们有了儿子和女儿时,他们可能还会去读,为什么会永远流传呢?
  4、是呀,寓言充满了智慧,能带给我们无穷的启发。从远古时代起,许多国家,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伟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写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展示书籍),有兴趣的,课后可以多找一些来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8 21:44 , Processed in 0.04732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