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回复: 0

[语文下册] 《鹬蚌相争》教学实录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学生做“快速抢答”游戏(猜出图上寓言故事的名字:
  (1)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什么?)
  (2)掩耳盗铃(看谁能告诉我们它的道理。)
  (3)郑人买履(什么意思?这是我们刚刚学习过的。)
  生:告诉我们做事要动脑筋。
  师:这些道理你们都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课文中.....
  师:课文中的故事里。寓言就是通过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二、学习课文
  齐读课题:鹬蚌相争
  师:要注意“蚌”这个字怎么写,师板书“蚌”字,在田格中写,边写边讲要领。“第三横最长,要感谢谁给它留出了位置?”(生:虫)
  师:你们想不想写一写?要注意“虫”字旁写在左边偏上的位置。要注意写字的姿势。
  学生在作业纸上写“蚌”字。
  再读课题。
  试着讲一讲这个寓言故事的意思。
  生:互相争执,谁也不让谁。
  师:你们见过鹬吗?(看图片)
  师:蚌生活在哪儿?
  生:生活在河里。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课文中的“河蚌”一词。
  师:你们真聪明,能联系课文中的词语来理解。
  把课文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文。
  两个伙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师:谁能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文。
  生1读。(师打出课件全文。)
  生:“谁”字读成“谁”了。
  师:两个字音都可以。
  师:鹬和蚌相争,结果怎么样了?
  生:一起被鱼翁捉去了。(师板书:一起被捉)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它们俩为什么不放开?
  生:它们俩为什么一起被渔翁捉走了呢?
  师:你们都会用“为什么”来提问,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鹬和蚌是怎么争的,一起来标画下来吧!
  学生默读,标画有关句子。
  指名汇报。
  生: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一个渔夫走来了,就把他们一起捉去了。
  师:这是他们怎么争的语句吗?
  生:第一句是,第二句是结果。
  生:“你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
  师:他找的是完整句吗?
  生:不是。
  师:画句要画完整,大家帮他补充出来。
  生:鹬生气了,说:“今天……”河蚌毫不示弱……活活地饿死。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从哪儿听出它们在争?
  生:从“今天”和“明天”听出来的。
  师:只是今天不放,明天不放吗?那后天呢?这是什么意思呀?——永远不放,直到对方被干死、饿死!
  指名再读一读。
  自由地再读一读。
  师:谁有不同的读法吗?也能读出它们各不相让。
  生读。
  生评:她在每个“不”字那里读得重。
  师:你听出什么了?
  生:谁也不放开谁。
  师:谁都不服谁。(师板书:毫不示弱)
  生:我想再创造一种读法。(生读。强调“干死”和“饿死”)
  师:它们互相之间都想争出个什么来?
  生:用生命在争,非争出个你死我活来。
  师:(染红两个“活活”)
  自由读文。
  指名学生再读这句。
  指名学生和教师互相读。(师读鹬,生读蚌。)(很生动)
  师:两个伙伴演一演吧。
  学生小组练习。
  指名两人读一读。
  师:鹬和蚌太温柔了,它们争起来了吗?
  再指名读。
  师:它们俩谁赢了?
  生:鹬赢了。
  师:实际上它们都没赢,让我们来帮一帮蚌吧。
  齐读蚌的话,那位读鹬的同学再读鹬的话。
  师:你们怎么反映有些慢呀,人们鹬都读完半天了,你们才说。再来一遍。
  再齐读。
  师读一遍。(声轻)我像你们那样大声喊了吗?我读出它们互不相让了吗?可以选择短适合自己的声音,不一定要大声嚷。再试一试。
  师:谁能不用大声喊,就能读出它们互不相让来。
  指名二生表演。
  师: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争的呀?
  生:从第一句话中看出的。
  生:从第二句话中看出的。
  师染红课件前两句。
  师:它们相争时想到会被一起捉去吗?
  生:没有。
  师:你们想到了吗?
  生:没有。
  师:现在想到了吗?
  生:想到了。
  师:为什么呀?
  生:先要看看周围有什么情况再争。
  生:要随时警惕。
  师:警惕什么?[
  生:危险。
  师:什么样的危险。
  生:我候告诉它们一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
  师:你真有一颗宽容的心,连汉字都懂得谦让,何况人呢?
  生:
  师:结果被第三个人得到好处了吧。那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生:如果
  师:如果它们要像同学们这样聪明,那就不会被捉走了。
  师:你知道这个故事从哪儿来的吗?
  生:战国策。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妈妈让我背过一本书,书上说的。
  师:书真是我们的好朋友的。
  师:想听听吗?(师伴着课件读这个故事。三个人物:赵王,大臣,苏代出谋。)
  (故事略)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了一个成语,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最后说……
  师:你真聪明。能从故事中就知道这一成语。
  师:这个成语还有其他说法呢,出示: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师:你们想把这个故事变成课本剧吗?
  小组排练。
  指名小组台前表演。
  组一。(只是分角色读,没有表演。已下课。)
  专家质疑:
  娄湘生:
  今天在这节课上,为什么让学生花了这么多时间让学生读。你为什么让学生反复读?
  郑梅:
  我是想让学生读出不同的层次,来感受到其中的寓意,在反复的读中来体会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而不仅仅是进行说理,语文课还是应该以“读”为主的。我今天设计的课件可能有些内容没有展示出来,我在想,假如今天学生读得不好,我该怎么办呢?我可以把重点词语出示出来,逐字逐句地读,让学生提高,来体会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娄湘生:
  “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活活把你饿死”其实它的读法是多元的,还可以带着一种气人语气。不一定就像课堂上你所要求的那样,有可能是故意气它的语气。阅读课不一定只读够量,还要读出质。读法应是多元的。
  另外关于寓意:
  鹬蚌该不该争?什么该争?什么不该争?小日本鬼子占了我钓鱼岛我该不该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9 04:18 , Processed in 0.05040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