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回复: 0

[语文下册] 《放飞蜻蜓》简案六(1)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3、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8 04:03 , Processed in 0.05341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