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9|回复: 0

[语文下册] 《放飞蜻蜓》简案三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设计理念]
  文本的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语言中有动作,有声音,有色彩,有交错的目光,有可触的肌肤,有流淌的血液,有感情的余温,有民族的灵魂。《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文中的对话中去,在阅读中触摸文本的灵魂。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课前反复播放歌曲《红蜻蜓》(小虎队演唱)
  2、板书课题,学生随教师书空。
  3、指名根据老师提示读课题。
  4、简要谈谈读了课题后的感受。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评析: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材,朗读才有正确的方向,学习才会主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故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通、读顺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学生认真朗读、思考。
  3、检查初读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读得最得意的自然段朗读。
  (2)交流: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评析:新课标提倡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本环节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自觉思考、交流读后感受。使每个学生都能各抒己见,读出各自的感悟。]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指名读第一段。从第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2、你捉过蜻蜓吗?能给大家说说吗?(学生自由说)
  3、课文中的这群孩子捉了蜻蜓后是怎样处置的呢?课文哪里告诉我们了?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孩子们捉了几只蜻蜓?
  这只蜻蜓当时是在谁的手里?
  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的吗?从哪里看出?
  朗读感悟。
  引导学生从“纷纷”一词体会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放飞。
  引导学生从两个“放了它”体会孩子们放飞蜻蜓的迫不及待的心情。
  4、激起悬念
  过渡: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掉呢?关键这里面哪个人起了作用?(陶行知)究竟陶先生和这群孩子谈了些什么?怎样谈的?才使得这些孩子心甘情愿、迫不及待地把捉到的蜻蜓放掉了呢?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几个问题,孩子们是怎样回答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喜爱的方式朗读他们的对话,再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理解,教师参与其中。)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去感受课文中孩子们对待蜻蜓的与众不同,从而产生疑问,然后围绕“放飞”这个中心问题去自主阅读,自我感知,再小组合作研读,既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汇报交流,解读“放飞”情结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练习分角色朗读,进行集体交流。
  (学生自由表达,练习分角色朗读,教师相机点拨,把握重点。)
  2、全班一起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相机作适当的指导。
  ★“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一段
  抓住陶行知说话的内容,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说话的方式进行朗读、体会。
  抓住“慈爱、七嘴八舌、抢着、拉着”等词语练习对话分角色朗读。
  体会:
  A陶先生让孩子们明白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等害虫,是我们的好
  朋友。
  B从“慈爱”“抚摸”“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中可体会出陶先生说话很和气,从而感知陶行知很爱孩子。
  C从陶先生问的两个问题“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体会出陶先生对孩子的尊重爱护,循循善诱。[
  D从“七嘴八舌”中体会出陶先生和蔼可亲,尊重爱护孩子。
  小结:陶先生让孩子们明白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他又是这样地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孩子们心里很快就觉得应该放飞蜻蜓。
  ★“蜻蜓尾巴和眼睛特点和功能”一段
  抓住陶行知说话的内容,动作,方式进行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各自的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
  体会:
  A集体交流“眼睛和尾巴的特点和功能”,从而感受蜻蜓的了不起。
  交流完成表格(课件演示出表格)
  蜻蜓
  特点
  功能
  尾巴
  眼睛
  B(课件播放蜻蜓有关图片):神奇的尾巴和眼睛。
  学生谈谈感受。(体会小小的蜻蜓竟有这么神奇的功能,从而对蜻蜓产生敬佩之情)
  C陶先生只是告诉了孩子们蜻蜓的的尾巴和眼睛的知识吗?(不是)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
  抓住句末省略号让学生再猜猜、说说陶先生还讲了蜻蜓的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
  蜻蜓是除害飞行家。
  蜻蜓低飞可以告诉我们天气要下雨了。
  ……
  D分角色表演朗读,体会陶行知先生知识的渊博,教育方法的巧妙。
  4、总结: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掉,为什么?是因为陶先生让他们明白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是因为陶先生让他们明白了蜻蜓很了不起,是出色的除害飞行家,更因为陶先生对孩子的尊重、爱护、循循善诱,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娓娓道来,让孩子们乐于接受,让他们心甘情愿、迫不及待地要去放飞蜻蜓。
  [评析: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一环节的教学,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方式的充分朗读,进入了对话情境,充分体验人物的情感。鼓励学生不断探索、讨论,在自读自悟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和学习的能力。]
  五、总结延伸
  1、学完全文,我们知道蜻蜓的作用很大,它还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那么,你们知道蜻蜓还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吗?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如果看到别人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
  2、陶行知先生真不愧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这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学生交流。[
  3、老师也芟不墩馕淮蠼逃?家,我还把他说过的一句话当作是我的座右铭—??B>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这些故事。
  [评析:读、悟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读的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在反复阅读中,感悟知——脑海中呈现出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动物与人类的和谐相处的图案;感悟情——心灵中品味语言文字所蕴涵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7 21:10 , Processed in 0.04674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