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称象》教案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及实验模拟物。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板书:称。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你们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象)
  二、初读
  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三、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
  1.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相机板书:议论)
  2.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教师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3.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思考:
  (1)官员们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2)曹操听了他们的称象办法后是什么态度?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画线?用投影片演示。
  (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
  (3)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4.在此基础上,老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四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五、课外活动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提问: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上──止(停止)干──杆(秤杆)到──倒(倒水)
  你──称(称象)平──秤(大秤)像──象(大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提示。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美观;“再”字的后三笔笔顺是:竖、横、横,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注意比较“在”与“再”二字的字义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21.称象
  {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教学案例(二)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师: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看大象。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也去看看吧! (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
  2.请同学们描述大象的样子。(注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方法)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3.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老师注意疏理、归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师巡视,了解学生初读情况。读后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师生评价。自读课文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默读、小声朗读、几个人在一起读等都可以。)
  2.再读课文,重点让学生带着自己前面所提疑问读课文。(师强调,当我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时,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好呢?使学生明白,带着问题读课文时最好采用默读的方法。)
  3.交流解疑。针对前面所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三、细读深究,突破难点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科技不发达,只有一种秤,(多媒体展示古时候的秤的图片)这样的秤怎么能称象呢?
  1.找出有关官员称象方法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内容)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汇报交流。
  2.曹操听了是什么态度呢?(显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品读这句话,理解“直”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并练习用“直”说话。)
  3.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找出写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称象过程。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3)出示填空,加深理解。
  把大象()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多少,就沿着(),在船舷上画()。再把大象(),往船上装(),装到船()到()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有多重,就知道()有多重。
  4.小组讨论:
  (1)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与官员所提方法比较。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让学生感受曹冲的聪明。品读这句话,并用“才”练习说话。)
  (2)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的。第一,是听别人议论,受到了启发;第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勤于动脑的结果。)
  5.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能说一说吗?
  2.读读课文后边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要是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
  3.小结。
  五、作业:(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
  1.请你写几句话夸夸曹冲。
  2.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办法做一做实验。
  3.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
  编辑短评:这组教案中的许多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师借鉴和操作,有些教法和问题设计得巧妙,有利于拓展教师设计教学的思路。本组教案均可用,相比之下,《称象》《语文园地五》两份教案质量较好。(蔡玉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1 02:24 , Processed in 0.04687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