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回复: 0

[语文下册] 《庐山的云雾》-教学随感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庐山的云雾》课后要求用“流连忘返”一词造句,在教学第四段时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前文的学习理解意思,问他们“庐山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学生回答舍不得离开,还想在那里看看走走,我相机出示“流连忘返”,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词的意思。在自由造句的过程中,学生混淆了“流连”和“留恋”,我让孩子进行比较他们的异同点,虽然他们都是“舍不得离开”的意思,但“流连”限指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留恋”通常指故乡、母校、亲人等。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想想什么地方让你流连,久久不愿离去,能够正确的用“流连忘返”造句。
  桑兰的事迹非常感人,教学这篇课文应让孩子多读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使文章的语言和人物的精神深深留在学生心田,积累语言,丰富情感体验。学习第三——六自然段时我放手让学生围绕初读时提出的“他是怎样微笑着接受一切的”这个问题自学,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可以多读读,多想想,加深体会。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听,把感动的地方读给同学听,再让学生互相评议、交流。集体讨论时,我引导学生从桑兰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照片上桑兰的甜美动人的微笑中深入感悟桑兰的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感动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揣摩,诵读领悟,领会其中丰富真挚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中学生围绕课题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展开探究,自主交流信息,在探究中体验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8 17:08 , Processed in 0.04801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