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回复: 0

[语文下册]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与评析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教学说明
  《揠苗助长》是苏教版六年制语文第五册课文《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课文。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如果就是论事地“奉送”寓意,他们则难以接受;如果对寓意避而不谈,又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为此,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含,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课堂实录
  ㈠揭示课题,引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板书课题:揠苗助长)请大家快速查一下字典,“揠”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
  师:谁说一说“揠”什么意思?
  生:“揠”是往上拔的意思。
  师:谁把题目的意思说一说。
  生:意思是拔苗帮助它生长。
  生:意思就是把苗往上拔帮助它生长。
  师:对了!看了这题目,你感到奇怪呢?为什么?
  生:我感到奇怪,我没有见到过禾苗可以通过“拔”而长高的。
  生:我们对各种禾苗见得太多了,可没有看到谁拔苗的,也没有见到禾苗需要人“拔”帮它生长的。
  师:从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是谁揠苗助长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呢?
  生:是怎样揠苗助长的呢?
  生:揠苗助长的结果怎样呢?
  师:不错,谁连起来说一说。
  (生连说)
  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师: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完成
  作业(出示作业):①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对词的意思先结合课文猜一猜,猜不出来再查一查字典;②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是谁拔苗的?他是怎样拔苗的?结果又怎
  样?
  (生自学课文,自学后指名读课文,读错的字及时正音)
  师:谁告诉大家,你理解了哪些词,是猜出来的还是查字典理解的。
  生:我理解了“巴望”这个词,联系句子我知道“巴望”可能是“希望”的意思,但可能比“希望”的意思进一层,大概是“非常希望”的意思吧。[
  师:猜得不错,还可以说是怎样希望。
  生:迫切希望。
  师:太好了!还有吗?
  生:我理解了“焦急”这个词语,这个词我们以前就用过了,是“着急”的意思。
  师:说得不错,自己已经懂了的词语,只要回忆回忆也就行了。
  生:我理解了“筋疲力尽”的意思,我先理解“力尽”就是没有力气了,再联系这一节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我想“筋疲力尽”可能是非常疲劳吧!我还不放心,查一查字典,还真是这样。
  师:你看,多么聪明啊!先是抓住理解的字,再猜猜不理解的字,又联系内容想一想,最后再查一查字典,这种方法值得学习。
  生:我理解了“一大截”,是“一大段”的意思,这是我猜出来的。
  师:
  大家真是聪明,字典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好伙伴,但不是每一个词语都要去麻烦它,可以联系课文内容,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联系以往经验去猜一猜,能猜出来
  的就不要是去查,猜不出,或者有点怀疑的,可以先猜后查。这样,我们理解词语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了。下面谁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
  生:主要写了一个种田人巴望禾苗长得快,就到田里把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师:谁再说一说。
  生: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一个人迫切希望禾苗长得快,就用“拔”的方法帮它长,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㈢引导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师:请大家反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由这一节你读懂了什么,由课文内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哪怕抓住一点来说。
  (生自读课文)
  师: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要说出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从第一句话知道那个人就是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我从“巴望”和“天天”两个词好像看到这个人天天在田头跑啊转啊,一会儿
  弯下腰看,一会儿蹲下身子看,一会儿又对禾苗说:“禾苗啊,禾苗,你快快长吧,越快越好。”
  师:理解得好,从句子中都想出了那个人的动作、神情。真不错,这说明你真的读懂了。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课文)
  生:我从第一句知道那人真有点傻,天天到田边看,禾苗不可能看得高。
  生:我从第二句知道禾苗实际是长高的,而那个人只是天天去看,好像没有长高,我们知道,禾苗生长是较慢的,天天去看,怎么可能看出它有明显的变化呢?而事实上它天天在长。[
  师:从这则寓言,你会告诫自己和他人该怎么接受拔苗人和以上一些人的教训呢?
  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按规律办,不能一时求快,好心办坏事。
  生:做什么事想快一点是可以的,但要讲究方法,否则不仅快不了,还会把事情办糟。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不错。那人听了你们的介绍,定会接受教训,该怎么做呢?请大家想一个画面写下来……
  (生写画面)
  [评析]
  培养学生独立创造、主动求索的精神,这是阅读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这在《揠苗助长》的教学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首先是
  引导大胆猜测。猜测是由已知推测未知,用已知解决未知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对课文中的词语解决,教者较好地运用了“猜想”的方法,要
  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知识基础,能够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对猜测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进行验证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培养学生独立求索的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其次是引导创造形象。为使学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课文情境,教者一是引导展开丰富想象,还原具体形象,通过“从课文内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引导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诸如:盼苗生长的形象、帮苗生长的形象、洋洋得意的形象、禾苗枯黄的形象。二是展开丰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教者还注意随机引导,促进学生拓展开去,创造新的形象,诸如:儿子焦急的形象、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这就能让学生在形象的想象创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强对课文蕴涵的感悟和挖掘。
  再则是引导介入评价。小学生对蕴含于课文情境中的深刻蕴含往往难以理解,就事论事地引导理解,学生则难以接受。为此,教者引导学生一会儿充当拔苗人,一会儿充当旁观者,进入情境,介入其中,谈看法,提建议,说感受。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筹备和知识积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求索,以浅化知识难点,活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课文蕴涵的领悟同时,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7 14:42 , Processed in 0.06726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