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三年级片段教案——《友谊的航程》创设矛盾巧审题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第九册《友谊的航程》是这样审题的:先板书题目、领读、质疑,师生共同探讨“友谊”和“航程”的意思之后,教师话锋一转:
  师:“友谊的航程”,不就是指友谊航行的路程吗?
  生:(哄堂大笑)
  师:(诧异状):笑什么?难道老师——
  生:(齐说):说错了! ,
  师:(作思考状):错了?不会吧?为什么错了?顾名思义嘛!
  生:(跃跃欲试) ,
  师:(仍自言自语):答案应该在书上(翻书)。
  生:(受暗示,迅速翻书浏览,一阵紧张的沉默之后,陆续举手)
  师:根据课文内容,“友谊的航程”是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航程。
  生:中国海军舰编队访问了美国,离开圣选戈,又访问了墨西哥、秘鲁、智利等国家,课文中说,“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留下了一道蔚蓝色的航迹”。
  师:哦,我明白了。(拿黑板擦擦去“友谊”,改成“蔚蓝”)是“蔚蓝”的航程,不是“友谊”的航程。原来是作者命题不严。
  生:(齐)不对!
  师:又错啦(诧异状)?
  生:(迫不及待,参差不齐):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出访“带走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所以命题为“友谊的航程”。
  师:(恍然大悟状):哦,原来如此,(擦去“蔚蓝”,恢复“友谊”)。老师在这里对大家的热情帮助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停一下)那么课文是如何具体表现这“友谊的航程”的呢?
  从认知角度来看,这个课例巧妙揭示了文章中心并加深了学生对题文联系的感知,而且有效地进行了结合语言文字来领悟词义的基础训练。同时,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了解了我国海军舰队的出访概况,初步感知了出访中友谊传播的广度,为进一步理解访问美国圣戈时所体现出的友谊深度作了必要的铺垫。
  在以上认知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但是积极开放的,而且体现了思维的求异性和创造性,尤其对学生敢于冲破对教师、教材权威的迷信有着积极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6 16:02 , Processed in 0.06675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