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回复: 0

[语文下册] 《石榴》教学后记二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榴》一文,通过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用艺术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教参中也提及,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应该围绕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和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通过感情朗读来了解石榴的生长特点,感受与领悟作者语言的精妙。
  因此,针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二部分的问题设置就脱离了这个教学要求,教学思路出现了偏差。在复习回忆引出石榴的叶、花、果三部分后,提出:“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枣庄,去细细地欣赏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你觉得石榴的哪个部分最美?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把你感受深的词、句圈一圈,划一划。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问题的提出,势必会产生很多自主选择的结果,事实上上过课文后,就不难发现,学生大多喜欢花、果,可怜的叶子几乎没有人提及,老师只能在台上干着急。而且这样的问题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不按生长顺序讲述课文,而是完全出于学生的喜好来讲了,这样也会打乱了原本的教学思路,如学习完第四自然段后进行仿写练习。如果学生跑上来就提出喜欢石榴的子儿,那等全文学完后,还得再重炒冷饭,再试着仿写。那教学过程就混乱了。
  因此,这种看似自由民主的教学方法,在这一课里统领全文的教学就不恰当了。如果把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来学习的方法放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引出石榴果以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你喜欢石榴果吗?你喜欢它的什么呢?为什么喜欢它呢?然后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语句来体会交流,把握关键词句,体会成熟石榴果的可爱。这样的处理针对性更强,效果也肯定更好。
  那第二自然段石榴树抽枝长叶、开花的部分该怎么教学呢?在名师陈教导的指导下,豁然开朗。在复习导入课文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然后问问学生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事情?从石榴树抽枝、长叶、开花的过程中,你感受到这个场面怎么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词语可以概括这个场面?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把书读薄,找出“热闹”一词来概括这一场景。接着把文本读厚,回到第二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一热闹。从而进一步细致地体会语言,把握文本,并相机做好感情朗读的指导。
  教学设计这样一变后,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理解了,掌握了,文本的写作顺序也清晰了,教学目标也实现了。从本文的教学中,我再一次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机制需要灵活多样、随机应变,教学要因文而异,更要因人而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4 02:31 , Processed in 0.04190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