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7|回复: 0

[语文下册] 《蜗牛的奖杯》第一课时设计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第一部分,知道蜗牛的奖杯是怎么来的。
  教学重点:懂得蜗牛的奖杯得来的原因,体会蜗牛获得奖杯后的心情。
  教学理念:
  创设情境,读演感悟。
  情境的创设意在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的积极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只有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我创设不同的、最能激起他们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读读、演演、说说中感悟课文语言,使指示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
  一、谈话,引入课题。
  1、(板书:蜗牛)指读“蜗牛”,同学们对蜗牛了解吗?
  生交流
  2、板书“奖杯”,指导学习“奖”字笔顺。(生书空)
  3、师:小朋友比较熟悉现在的蜗牛的样子,传说过去的蜗牛是有翅膀的,并且还得了一个冠军奖杯呢。边说边完整板书“的”,请齐读课题——蜗牛的奖杯
  4、鼓励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发言情况,归纳并在课题上标出两个问号:蜗牛怎么得到奖杯的?得到奖杯后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赶紧读读课文,遇到不熟悉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生自由读文)
  2、检查初读情况。
  认读生字词:(课件)
  惟恐甩下勉强冠军
  翅膀蜻蜓坚硬生怕蜜蜂
  (1)带拼音自由读。
  (2)互相提醒读音方面注意的地方并带读:
  后鼻音——蜻蜓硬蜂
  多音字——强
  (3)去掉拼音自由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课件)
  (4)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简单交流
  (5)指导理解“唯恐—生怕”,谁能用“唯恐”说句话?
  三、再读课文
  1、把这些生字词语带到课文里再读,把课文读通顺:分小节读课文,注意及时纠正。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还记得哪两个问题吗?师重复两个问题
  不仅把课文读通顺,还要带着两个问题边读边想。[
  自己边小声读边用笔在书上作记号。
  四、细读课文,解决疑问一,体会心理
  小朋友刚才边读边想边画,非常认真,把你的发现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一)蜗牛的奖杯怎么得来的?(课件)
  根据回答出示课文第二段(课件)
  个别读
  蜗牛的奖杯原来是这么来的呀。得到冠军奖杯哦,小蜗牛心里怎样?
  根据学生的发言读句子,
  1、读出(高兴、自豪、得意、开心、激动……)的语气
  2、指导理解“……”还会有哪些昆虫一起比赛?
  这么多的昆虫都没有蜗牛飞得快,看图理解并读好“遥遥领先”(课件)
  “甩下所有的对手”
  3、过渡:假如你是这次飞行比赛的冠军,你愿意接受采访吗?
  蜗牛先生,你这次比赛取得了冠军,心情怎样?你以后打算怎么办?
  4、根据时间安排学习第三段。可是,课本上这只蜗牛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三段,找出蜗牛的表现读出来。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现蜗牛此时的行为?练习读,指读。
  现在蜗牛还能飞上天吗?为什么?
  奖杯很大压得它飞不起来,只是暂时的,造成她现在这个样子还有个根本原因,我们下节课好好读课文,弄懂这个问题。
  小结与过渡:
  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是些积极上进的孩子,来,我们这节课再来增加点儿收获,学习几个生字的写法。
  五、自主探究,识写结合。
  1、出示词语认读。(课件)
  2、出示本课10个生字自主识记。(课件)
  3、认识新部首“支”,范写“翅”。学生描红
  4、指导学习难写好的“蜜”
  看笔顺图(课件)
  范写
  学生描红、临写、反馈
  5、简单交流其他生字的字形特点(形声字)后在本子上临写
  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教材强调“以读为本、以读助练、以演练促读”。在教学设计中我考虑到了如何让学生自主朗读,读中感悟,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重点词句,激发学生去品味、感悟,和学生站在相同的高度,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在学生朗读时,我认真倾听,仔细体悟学生要表达的感情,从中找到优点,用老师听了以后的感受来表扬。例如学生读到“蜗牛遥遥领先,甩下了所以的对手……”时,我从中听出他把“遥遥领先”、“所有”读得特别突出。我就感叹地说:“你把‘遥遥领先’、‘所有’读得特别好,我听出来了,蜗牛飞得很快,”既表扬了他的朗读,也给其他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哦,这样读就是抒发自己感情的最好方法!于是,每个学生都能尽量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蜗牛得到奖杯是高兴的,或自豪的,或得意的,或开心的,或激动……这样,在老师的知道鼓励下,学生通过不同的情感体验,去体会不同的语气,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和创造力性,在读中悟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把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引至深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8 22:08 , Processed in 0.05057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