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8|回复: 0

[语文下册] 《蒲公英》教后记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课文寓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感悟到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道理,教学时,我创设了情境,注重学生的体验,让他们来感悟这个哲理。
  一、创设情境。
  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地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学伊始,生动直观的挂图,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蒲公英自由飞翔的优美意境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发亮了,脸庞漾出了微笑,我紧抓时机,引导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朗读,读出了味,读出了形,读出了神。
  二、引导质疑。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扮演了太阳公公,让学生认真倾听太阳公公的话,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起一座信息传递的桥梁,使教学过程营造出了一种意境,诱发心境的产生,充盈着美的气息,优化听说读的训练过程,让学生领悟了听的要领,在听中感悟语言文字,也为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提供了范例,一举多得,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不仅发现问题,还学会了联系课外阅读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课堂充满了灵性。
  三、放飞想象。
  我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在蓝天下自由飘荡的蒲公英种子,有选择生活地点的自由。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即使现在是一颗蒲公英种子也不例外,他们想去各种地方寻找快乐,观赏风景。我抓住孩子这一心里,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释放了他们的这种欲望。想象这一教学形式,尊重儿童文化,童真、童趣,学生拥有心理自由,能够无拘无束地自我展现,他们的智慧奔涌,表达出对文本的批判性、超越性的理解,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学生生命的律动、灵性的飞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3 17:22 , Processed in 0.04316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