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2|回复: 0

[语文下册] 如何教学古诗《登鹳雀楼》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言文字训练往往展示了教材的感染性。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情感型的课文比重相当大。所以,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情,定好“情调”,以情育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古诗教学也是如此。
  在教学《登鹳雀楼》一诗时,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教师可以对字词略加指导,便可引导学生入景动情,领略诗人登临此楼时的所见所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快要落下去了,黄河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波涛滚滚、汹涌澎湃地奔腾向前,气势宏伟雄奇。由静景、动景、远景、近景构成了一幅瑰丽的山河图,怎么不令人神往呢?然而,黄河奔去的远方又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呢?自然地引起诗人的联想,这里写的是诗人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而又不满足于这些美景,他要站得高,看得更远。一个怀有豪情壮志,高瞻远瞩的诗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前两句是后两句的基础,后两句是前两句的升华。前面写景,后面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诗人所描绘的形象和意境,不但给学生再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而且激励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样的教学,学生通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看到了课文描写的形象,受到感染,同时又通过所感受的形象,体会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22 13:40 , Processed in 0.05728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