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0|回复: 0

[语文下册] 《万年牢》课文分析与研究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下载附件:

                                    1、《《万年牢》课文分析与研究》

                                    (共2页, 141148_4c5b717787b3207.zip (22 Bytes, 下载次数: 9)

          《万年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课文讲述了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颂扬了父亲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
       
          一、把握条理清楚的叙事。
       
          课文首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接着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青丝、玫瑰”这些辅料也要求是上乘的,糖必须冰糖,锅一定要用铜锅。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事是那么的实在和认真。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滚煎……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由此换来了上乘的质量,“糖蘸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然后讲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多赚钱的一套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这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最后讲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们树立了如何做人处事的榜样。“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这是出自孩子内心的真切感受。
       
          二、品味三写“万年牢”之妙。
         

                                    请下载附件:

                                    1、《《万年牢》课文分析与研究》

                                    (共2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6 23:07 , Processed in 0.061568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