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儿童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回复: 0

[语文下册]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之三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识目标:了解寓言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狐狸和葡萄》。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
  3.尽管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白费劲。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4.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即狐狸的形象
  5.读一读课文结束的话。想想这句话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揭示了道理,画龙点睛)
  6.理解寓意。
  (1)齐读第三自然段。(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体会寓意。
  (2)现实生活中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话语?
  (3)对于这些不良话语和心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二)《牧童和狼》。
  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
  (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
  (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
  3.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8.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三)《蝉和狐狸》。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
  (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4.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5.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主要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四、总结。
  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启发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五、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选读《伊索寓言集》。
  板书设计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12 12:25 , Processed in 0.07294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