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儿童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回复: 0

[语文下册]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点滴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年级上册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很好的写人范文。文章作者选用了两个(1、法布尔在一天傍晚捡到了一只纺织娘2、法布尔在放鸭子时采集了许多的宝贝,受到父母的责骂)来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如何利用课本资源,有效地获得“动机与获得”的双赢?就材料1的教学浅谈两点做到:
  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特点。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刚才学习得很好,学习情绪也很高。下面,老师放手让大家自学课文写作材料1,要求是你觉得课文的叙述,哪里是最精彩的用笔圈划批注好。
  生:学生带着问题,充分自学。
  师:好!同学们都学习得很认真,下面哪位同学能跟大家说说?
  生1:我觉得“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捡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写得很精彩。因为这一句是通过法布尔的语言,写出了法布尔捡到虫子后特别高兴的心情,也体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生2:我觉得“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写得很精彩。精彩就精彩在“终于”这一词上。一方面这个词说明了法布尔找纺织娘找得十分辛苦,另一方面这个词也体现了法布尔当时十分喜悦的心情,说明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生3:我觉得“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写得很好,好在父母的着急与法布尔欣赏纺织娘时的定心作比较,突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这一片段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了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组织者、引导者,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挖掘课本资源,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供有效的保证。
  2,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将知识转为技能,最终获得。
  小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具体加强,是有老师指明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的需要和动机、提供学习活动的机会和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他们积极进行探索活动,从而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上面材料1的片段教学里,学生最终归纳: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是通过法布尔的语言、动作来刻画的。教学中,又通过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一写作知识。那么,如何将学生学到的,哪怕一点有效的知识转为技能呢?课堂教学的尾声,我布置了一次小小的练习。题目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刻画一下自己高兴的心情。出此题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回顾生活资源并利用生活资源,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没想到,学生练习的兴趣特别高。[
  下面是三位学生的答题实录:
  学生赵艳:
  爷爷来我家是很难得。昨天放学,我回到家推开门一看“啊!爷爷!”我急忙跑上去,一头扑过去抱住爷爷,一刻不停地呼喊:“爷爷!爷爷!”
  学生戴维雯:
  放学了,我迈着轻盈的步伐朝家里走。此时,我恨不得立刻变成一只小鸟飞到家,把这一喜讯告诉爸爸妈妈,因为,我今天得奖了。一路上,我跳呀,跑呀。终于到家了。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家里,兴奋地对着正在忙着家务的妈妈大声说:“妈,我得奖了,得奖了!”
  学生袁鑫:“爸爸,快过来看,我会游泳了,我终于不用救生圈在河里游泳啦!”我一边在水里划着,一边十分得意地对着岸上的爸爸大喊。
  总之,我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动机系列和获得系列交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情境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12 18:31 , Processed in 0.08134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