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回复: 0

[语文下册] 《将相和(A、B案)》教学设计三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5.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7 20:24 , Processed in 0.05063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