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1|回复: 0

[语文下册]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例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教学“稠密”一词时,我运用2次不同的处理来解决这个教学难点。
  第一次教学:
  师:大家知道“稠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
  生:茂密。
  师:是啊,大家看(指着图片),这些树叶是那么的(多),那么的(密)。大家还知道生活中除了树叶以外,什么也可以用“稠密”来形容?
  生:节场的时候,大街上人很多,可以用“稠密”来形容。
  生:放学的时候,校门口人特别挤,也可以用“稠密”来形容。
  师:除了说人以外,还能想到些别的吗?
  生:森林里树木很稠密。
  生:我的头发很稠密。
  师:可是你的头发好象不是很多很密啊!
  生:邵老师的头发很稠密。
  ……
  师:那谁来用“稠密”来造句?
  生:……(学生造不出什么句子)
  第二次教学:
  师:师:大家知道“稠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
  生:茂密。
  师:是的,在这里,稠密和茂密意思相近,但两个词在具体用法上还是有区分的。请看黑板,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完成填空。(出示选词填空。)
  稠密茂密
  1.蜀南竹海景区内28座山岭全是()的竹林,竹波荡漾,连片成海,绿透了天府的南端。
  2.全球变暖将影响地球大气层,进而影响蒸发和降雨,使地球上处于人口()地区的大多数河流流量减少,危及全球大部分城市水源。
  生:第一句填“茂密”,第二句填“稠密”。
  师:正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案例分析:
  教师对于这个“稠密”一词的处理进行了2次不同的设计,一次放手让学生理解,先作个铺垫,让学生说说什么可以用“稠密”来形容,然后再进行造句。另一次是引导学生进行选词填空,从而理解“稠密”一词的意思和用法。如果单从环节上看,我们可能会认为第一种设计更符合新课程理念,大胆地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但从结果来看,第二种设计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对“稠密”一词有了认识与理解。由此,我不禁进行了思考,我们的教学是不是唯新课程理念为先?我们应不应该继承并发扬前人所长?正在我不断思考之时,新课程标准解读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活动应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这个发展首先是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提高。再联想到教学中又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心中不由恍然大悟:第二种教学设计不正是如此吗?看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才能是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更扎实的技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8 13:57 , Processed in 0.04880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