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9|回复: 0

[语文下册]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六(2)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默读要求。
  不动唇、不指读。
  二、继续讲析课文
  1.“开国大典”主要议程有几项?文章是如何净大典的议程与群众场面结合起来写的?
  (1)让学生排出大典议程。
  (2)让学生理解群众场面的描写与典礼议程结合起来写的好处。
  (3)重点分析几个注释。
  白山、黑水、大河——地点注释,以此表明庄严的宣告传遍全中国。体会有关的四句排比句。
  徐徐、瞻仰——词义注释,以此表明大典的隆重和人民的恭敬之情。
  54门大炮、28响——特殊含义注释,以表明庄严隆重的气氛和非同寻常的庆典。
  2.借助注释,加深理解课文。
  注释①中写到开国大典是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意思的?
  (1)下午三点正,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排山倒海”能否改成“嘹亮”?
  (2)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奋斗”能否改为“出生”?
  (3)30万人脱帽肃立,抬起头,瞻仰着五星红旗。“肃立”能否改为“站立”,“瞻仰”能否改为“望着”?
  分小组讨论,讨论完后,齐读以上三句,加深体会。
  3.为什么课文写了典礼顺序后又写群众情绪?
  组织学生朗读典礼议程部分及写群众情绪的部分。得出结论:写群众情绪是为了突出庆典的庄严、隆重、规模巨大的盛况。(紧扣注释①)
  4.课堂练习:让学生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两分钟),要求学生合上书后画出天安门广场的简明的平面图。在检查学生所画的平面图时,可以发现画错往往是因为读得不仔细,理解不正确而造成的,评讲订正时要紧密地结合阅读。
  四、总结
  1.课文内容的总结:本文生动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从单元教学要求角度去总结:
  (1)注释的分类:解题、生字注音释义、专用名称术语解、人名地名解、组织机构解等。
  (2)运用注释阅读的好处: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五、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的习惯。[
  2.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3.培养热爱新中国,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默读习惯。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17 23:06 , Processed in 0.05881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