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第一场雪》教学设计之二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一、二段内容。
  重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难点:理解一、二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看雪景图。(单击课题)
  二.审题引入。
  1.“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按你的想法,“第一场雪”应抓哪些特点写?
  三.范读课文,初知内容。
  1.边听边想。
  作者写“第一场雪”抓住哪些特点写的?(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栏--问题3)
  2.生讨论后,师总结。(单击答案)
  四.自学生字词,理清层次。
  1.查字典自学字词。
  2.按“下雪”“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拼写词语。(单击巩固练习拼写词语)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单击课前预习--字词学习栏)
  2.讨论分段。
  (1)、读课文,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讨论分段依据。
  (2)、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问题1(生讨论回答,师总结)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言。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前天--气象台预报寒流即将南下。(寒流未到)
  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布满彤云。(寒流初到)
  昨天中午--刮起凛冽寒风。(寒流到来)
  昨天黄昏--下起雪来。
  这是按时间顺序把寒流来时每一个阶段的特点表现出来,语言简明,特点突出。
  七.讲读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
  2.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问题4)
  这段也是按时间发展顺序写的,用看到的和听到的把下雪的情况写出来了,有形、有声、有色。
  八.布置作业。
  1.写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深入体会文章中心。
  2.学习写作方法。
  重点:体会文章中心思想。
  难点:学习文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第二段。
  二.讲读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
  2.议论。
  (1)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雪大、雪美、人欢)
  (2)“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怎样写雪大?进一步理解词语“罩”“粉妆玉砌”。
  (3)为什么柳树上的雪是“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树和柏树上的雪为什么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了解原因后,指出这里写的是静景。
  (4)一阵风吹来,树上的精致发生了什么变化?齐读“树枝轻轻地摇晃”到“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指出这里写的是动景。
  (5)课文怎样写孩子们欢乐的心情?(“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
  (6)“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目的是什么、(突出“人欢”)
  (7)概括段意。
  三.讲读第四段。
  1.读读想想,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瑞雪兆丰年”)“瑞”“兆”是什么意思?“瑞雪兆丰年”是什么意思?
  2.“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3.作者对第一场雪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栏--问题2)
  4.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问题5)
  5.概括段意。
  6.小结。
  “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叫谚语。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劳动经验的总结,是客观规律的总结,含有科学道理。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预见到来年小麦将会丰收,表达了作者对这场大雪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总结谈话。
  1.复述全文内容。
  2.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第一场雪雪景的描写和联想,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和预见到小麦丰收的喜悦之情。
  3.学习写作方法。
  (1)文章叙述顺序: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大的按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写,小的雪前和雪中也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后两段是按景和情、理和情的顺序写。
  (2)抓住特点:寒流来时各个阶段的特点非常清楚,雪后落叶的柳树和不落叶的松柏不同的特点表现的非常准确。
  (3)景中含情: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悦之情通过具体语言表现出来,把“严寒”写得很美,透过美显示爱,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课堂练习。(单击巩固练习--字义解释--词语判断栏)
  七.布置作业.
  背诵二.三.四三个自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23 12:37 , Processed in 0.05626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