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生本、生成、生命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片段〕:
  师:认真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哪段话,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2段,因为读了这一段话,我觉得乌鸦找肉很辛苦。
  生:我也喜欢第2段,不过我的原因和他的不一样,我喜欢这一段是因为我爱吃肉。
  师:那你读到这儿,一定会像狐狸那样“馋得直流口水”了?(众生大笑)
  生:我喜欢第2段,我从这一段中知道乌鸦找到肉很高兴,我也为它高兴。
  (师正准备顺水推舟指导学生朗读,见一生高举右手,神色急切,似乎很想发言,便请她来说。)
  生:老师,我知道乌鸦为什么这么高兴,因为它心想:这下我的孩子有肉吃了!我在课外书上看到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乌鸦非常爱孩子,常常辛辛苦苦找东西喂孩子,孩子长大后,也会找东西喂乌鸦爸爸和乌鸦妈妈。
  师:(惊喜地)你知道得真多!这个故事的题目叫《乌鸦返哺》(板书),大家齐读一遍。老师要表扬××同学,她不但爱看课外书,而且学课文时能把课外书中的知识拿来用,真棒!老师要为她鼓掌!
  (众生跟着鼓掌,在掌声的激励下,其他学生纷纷举手,欲起立补充。)
  生:老师:我也看过这个故事,我知道它是说乌鸦很孝顺。
  师:“孝顺”这个词用得很对。
  生:乌鸦就像我们人一样。
  生:现在爸爸妈妈很爱我们,给我们好吃的东西,好看的衣服,以后我们长大了也要爱爸爸妈妈。
  师:小朋友们都很懂道理。你们能把乌鸦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生:能。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狐狸和乌鸦》一课的第二自段是一段很普通的文字,但上述片段中,学生却读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这是因为教师真正意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首先,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教学时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情境,成为学习的主人。接着,教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哪段话,为什么,各自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由于每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积累都不相同,因此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形形色色的,同是喜欢第二自然段,原因却各异,教师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珍视每个学生的意见,并适时地以幽默的话语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开放的状态中大胆地各抒已见,张扬个性,从课文内容乌鸦找肉联想到课外看到的故事《乌鸦返哺》,课堂上闪现出即兴创造的火花。此时,教师敏锐地捕捉住它,并予以引燃,通过真诚的夸奖激励其他学生参与交流,让学生的体验有一个互动、碰撞的机会,从而丰富课堂内容,超越了课前预定的目标,得到始料未及的收获。
  “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程序。不具有生成性的语文课也不具有生命性。”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生本是生成的保证,生成是生命的基础。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鼓励学生认真深入地思考、大胆自信地交流,尊重学生真实独特的体验,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认识,充分发挥创造潜能,从而让课堂富有活力,充满生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6 17:26 , Processed in 0.05352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