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回复: 0

[语文下册]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陶罐与铁罐 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的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体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2、知识目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有感情地读出陶罐与铁罐的对话。
  3、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法,看图配话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的朗读学习,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灌的谦虚而不示弱。
  教学难点:在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与神态、动作中感悟两者的不同,在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时联系实际懂得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班中的小优遇到上烦心事,她的语文成绩挺好的,数学成绩不怎么好,每次她的同桌都嘲笑她太笨了。她心理很伤心,但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
  1、对于此事你有什么看法?(预设学生们会劝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教师以肯定为主。)
  2、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长处与短处,我们既要看清自己的长处也要看清自己的短处。
  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己读童话故事,想想你比较喜欢谁?为什么?
  出示自觉要求;1、认真读一读,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
  说说你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提示:可以是读懂了词语,了解某个人物,或者知道了某个道理。)教师注意学法的小结。
  从词语中理解了,从前后联系中了解,从人物语言或动作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读对话,了解人物
  1、填空:我喜欢什么?理由是。
  预设1:喜欢陶罐。(谦虚,朴实,有价值)
  预设2:喜欢铁罐。(或许没有人喜欢)
  先说喜欢陶罐的原因:
  (提示:你可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或者词语)
  2、先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说一说。
  3、出示陶罐的句子: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谦虚)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能同时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友好)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善良)
  (2)先请学生把这些读一读,你看到了一个怎么的陶罐?
  (3)你是怎么把这个陶罐展示给大家的?
  (4)“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为例
  自己读一读陶是怎么说的?
  你们听出了陶罐的语气吗?你们看到了陶罐的神态吗?(谦虚)
  聪明的小朋友早就发现了这个句子里的谦虚两字早就告诉我们怎么样读好这句话了。在其他的这几个句子里也藏着这样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并以此读好这个句子嘛?
  (5)在句子中读好:谦虚,懦弱,恼怒,争辩,羞耻。
  师:我们可真会学习,在句子中有些词语表示动作,有些词语表示语气,有些词语表示动作,我们能抓住一些重点读好句子,使我们的朗读更动听。
  4、分角色朗读陶罐与铁罐。
  5、读一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提示:快速读课文)一想陶罐与铁罐分别有什么优点与缺点。
  优点缺点
  陶罐朴实,美观,谦虚,善良易破
  铁罐牢固,耐用,便宜骄傲
  师小结:原来陶罐与铁罐是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呀。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我们在课文非常遗憾地看到,铁罐最后不见了,出示最后一段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地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铁罐去了哪儿?它在消失之前,你猜,它想对陶罐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己想象说话,陶罐,我想说:
  2、学了这个故事,你能对于刚才前面故事中的小优的同桌说些什么?
  3、出示:“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不前,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最后用柯岩老师的话鼓励我们自己,告诫我们自己:学生齐读。
  五、作业;
  把表现陶罐与铁罐的神态和动作的词句抄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22 08:44 , Processed in 0.06844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