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回复: 0

[语文下册]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桃花心木》案例分析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桃花心木》是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
  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
  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一、 自读感悟, 上课伊始,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选择读书
  方式,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快速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
  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二、自学检测, 读完以后,学生们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纷纷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看法:
  由于我对学生见解的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上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三、合作交流,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便以较多的时间反复阅读和思考,并在课文中找
  出具体表现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议论,同学们讨论十分激烈。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同学们争着发言,纷纷汇报各组讨论情况。这时,一
  个平时不太喜欢讲话的男孩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道:老师,小孩子太独立了是不是没有安全意识!
  ”这一见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属于备课的空白地带。短暂的停顿之后,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
  角色,成为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
  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这个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听着他们的发言,我感到欣慰与激动。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
  角度不同,但经过讨论,彼此互相启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水平,从
  而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这正是新的课改理念的生动体现。
  下课后,一位学生拉着我说“老师,我还想发表看法。” 带着喜悦与收获,我走向办公室…
  …
  思考:
  1、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这节课,给了我一
  个很大的启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根据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巧
  妙点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我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
  听到学生的“异口异声”时,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热情接纳。试想,如果我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
  ,按照事先设想的教学步骤,不予考虑或一口否定了彭星杰的不同看法,后果便可想而知。
  2、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实现课堂教学的
  真正革命,变以往的重教师、重教学为重学生、重学情,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
  指导、引导、点拨、调控的作用。属于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自求自解;属于难点问题,教师可给以旁敲
  侧击;属于有争议问题,教师可指点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
  方,教师则要疏导、订正。在辩证地处理好导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23 00:48 , Processed in 0.05750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