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回复: 0

[语文下册]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学弈》一文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 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 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 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一、导入新课
  配着优美的古筝曲,老师动情的讲述:
  同学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言就像一艘大船,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与现在的白话文相比,文言好比是根,白话是枝叶,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认识、了解文言文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一文。(板书课题)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两个小孩儿学下棋的事。文言文中是怎么来描述这个故事的,大家想知道吗?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自读课文。请你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把每一句话读通顺。把不好读的字词和句子标出来,可以出声读,可以默读,边读边圈圈画画。
  3.检查自读情况。
  a指名读
  b第一次读文言文你有什么感受?
  4.师配乐范背课文。
  5.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6.学生再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7.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8.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把全文的意思说一说。
  3.看着插图说说文章的意思。
  4.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5.提示文中“之”的用法。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7 03:21 , Processed in 0.03727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