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4|回复: 0

[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简案一(1)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补充: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
  (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
  5.品读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2)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8 21:17 , Processed in 0.04868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