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建议——《林海》未段的句子特色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海》(六年制第十一册)一文,有着丰富多样的句子,它们对表现中心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以该文的第三段;即最后一段为例加以说明。“及至看到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文章不用“等到”、“直到”,而用“及至”,不用“……的感受”,而用“……之感”,用这样的句式表述,既符合作者这位语言大师的身份,又能庄重地抒发作者看到林场后喜出望外的情怀。
  “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栽。”这一句是由两组并列关系分句组成的整句,每组分句结构相同,形式整齐,表意鲜明。既写出了“伐木取材”和“造林护苗”的两种劳动,又指出这两种劳动的相互关系:利用与再创造并举。表述通俗而简明。“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从关联词语来考察,这是一个多重复句。
  “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与它后面的整个部分之间是承接关系(或目的关系),指出“不仅……也……”的目的是“使林海”达到“不但……”和“而且……”两个方面的效益。这一多重复句的前后两部分,分别由两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部分强调“科学研究”,后一部分突出“综合利用”,全句结构层次清晰。“山林中已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两个“添上”句结构相似,字数相近,反映兴安岭日新月异的面貌,反映人们在改天换地的劳动中的愉快心情。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紧承上文。一个个市镇诞生了,一座座工厂落成了,一阵阵歌声响起了,使得人与山林的关系一天天地亲密无间起来。目睹现实,形势一派大好;展望未来,前景无限光明,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写道:“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用反问句加强对“我们感到亲切、舒服”的肯定气,发出对“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的由衷赞叹!“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作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这是一个省略关联词语的转折复句。前一个分句,讲过去“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作兴岭”。后一个分句,说“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很显然是说现在晓得了。这两个分句,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出来的,而是用句中独立成分“由今天看来”打一个弯子,它含有今天晓得它的意义,是经过身临其境、亲眼目睹才获得的。事实表明,今日之兴安岭,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而且这种意义必将日益显示出来。这一句是本文的点睛之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7 10:08 , Processed in 0.03678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