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建议——走进《村居》的四个字眼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题目“村居”意境。学生接触到的首先是题目。一个“村居”会令孩子们浮想联翩。会想到青山、绿水、树林,会闻到花香,会听到鸟语、泉声……有了这个情感体验,对于走进辛弃疾所要描绘的世界是大有帮助的,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孩子在读时更多的是一种比较,而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读来则更多的是一种向往。一个良好的情感铺垫便形成了。
  其次,“无赖”中真情。
  “无赖”二字应该说是这首词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表面上的贬义却恰恰显示了词人对小儿的喜爱。在对这个词的教学时,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达到对词的理解。但是词人到底是喜欢小儿的什么?他的可爱、天真、无忧无虑(这可以结合辛弃疾的心境来看),还有剥莲蓬的专著(因为在孩子的眼中这也是他的工作)。
  再者,对“最”的关注。我们注意到词人对小儿的喜爱,往往会忽视词人对大儿、中儿的情感。大儿、中儿都在劳动,按照我们传统的看法,他们应该是值得赞扬的,其实辛弃疾对他们感情已经通过一个“最”字展现了出来。词人是喜欢大儿、中儿的勤劳的,但是他们和小孩来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稍加点拨学生就会理解。这样就不会产生误解了。
  最后,“醉”中的多角度理解。在教学参考中,“醉”的解释是喝醉的意思。但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却给了我不同的答案。学生认为“醉”是陶醉,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这样的理解未尝不可,因为诗歌本来就有自己的不确定性。
  诗词歌赋中的许多字眼往往是作者反复推敲所置,蕴涵着作者的无限情思,不妨我们也来推敲一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5 17:34 , Processed in 0.06059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