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多元解读要有个“尺度”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师:蚕姑娘一声也不响地化做了蛾姑娘,飞走了,留下了漂亮的茧子。知道茧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生:可以做成漂亮的真丝围巾,我妈妈一直带的。
  生:还可以做成夏天穿的真丝衣服。
  生:还可以做成裙子,我夏天一直穿的,很轻很舒服。
  师:对呀,这些东西都是蚕姑娘给我们带来的。蚕姑娘变成了蛾姑娘,飞呀飞呀,过了些日子,生下一些蚕卵,便死亡了。
  生:啊?
  师: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想对蚕姑娘说些什么?
  生1:我想对蚕姑娘说,你太可怜了,生命太短了。
  师:是呀,在我们眼里,蚕姑娘的生命只有两个多月,太短暂了,蚕姑娘她后悔吗?
  生2:她不后悔,因为她为我们带来了丝绸。
  生3:我也觉得蚕姑娘不后悔,因为她带给我们美丽,她自己觉得很高兴。
  生4:蚕姑娘像春雨一样,做了好事不张扬,所以尽管生命短,但她已经为我们做好事了,她很高兴。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学生因他们特有的生活经验和精神视角,对文本进行着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重新解读,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体验、思考,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但是在充分张扬学生阅读个性的同时,对文本的意义要有大致的统一。不能把多元解读理解为学生怎样理解就怎样理解,它还需要有个尺度.
  学生1对蚕姑娘的情感只停留在对它短暂生命的深深惋惜,是不对的,曲解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意思。我赶紧抛出一个问题:蚕姑娘的生命只有两个多月,太短暂了,蚕姑娘她后悔吗?一下子把学生的情感扭转了过来,在交流中,流淌着对蚕姑娘深深的敬意,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扎跟在学生的心里。
  所以我觉得当学生的价值趋向有所偏离时,还需要老师作必要正确的引导,让个性与共性达到和谐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5 02:04 , Processed in 0.05598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