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抓住一段 教活全篇——《登山》教学谈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山》记叙的是列宁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时,来回两次走过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表现出革命导师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文末一段列宁说的三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教学时,可紧抓这一中心段进行序教学,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一、自学入手,直奔中心
  ⒈出示自学提要,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填空本文写列宁在——的时候,和巴果茨基——次走过——的小路。第一次走是因为——,第二次走是为了——。(2)按照“隐居——走险路——再走险路”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⑶找出课文的中心段,画一画,读一读。
  ⒉检查自学情况。(1)投影学生的填空内容,全班评价、矫正;(2)指名回答如何分段,说出段意;(3)读出课文的中心段。
  二:紧扣中心,辐射全文
  1.出示第一句话,学习有关段落,感受走险路的惊险和艰难。
  (1)投影:“就是因为我害怕它。”
  (2)思考:句中的“它”指什么?“它”是怎样的?列宁怎样害怕它?以此阅读课文,引出两个语段:
  语段1:“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走过了最险的地方,巴果茨基轻轻地舒了口气
  教学步骤如下:①画。要求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出描写巴果茨基历险情形的字词:背贴、扭转、不看、碎小、慢慢、移动、舒。②品。引导推敲品评所画字词的内涵:“背贴”说明小路狭窄。“扭头不看”可见山渊之深。“碎小”、“移动”着力表现行走的艰难。“舒”反衬出原先内心的恐惧,从侧面表现小路的险峻,行走的危险,为下文理解列宁的坚强意志作铺垫。③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对走险路的惊险、艰难和恐惧有更深的情感体验。
  语段2:“列宁跟在他后边,就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宁头昏目眩了。”
  设问: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让学生联系上文,感受到列宁所处的危险境地和内心的极度恐惧。
  (3)讨论,从“就是因为我害怕它”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一方面说明小路的确很危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列宁正视现实、承认困难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2.出示二、三两句话。联系相关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
  (1)投影:“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已的意志。”
  (2)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后半部分,看列宁对”害伯”抱有怎样的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什么意思?具体表现在哪里?
  ①找语句。读中找出能回答以上问题的语句,再读一渎。
  ②作比较。让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5 12:42 , Processed in 0.04464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