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9|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案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的中心句,并凭借三次出现的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热爱祖国的觉悟和驱逐帝国主义、为创建中国面奋斗献身的决心。
  2 学会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2个词。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划找中心句,体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把握大意,划出中心句。
  2结合第一段学习,讲座课后第三者题(1)。
  教学过程
  1 揭题导入,简介背景。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配乐录音,范读课文。
  听了朗读,你觉得课文穿始终的是作者的什么感情?
  (2)模仿教师,自由读全文。
  哪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起什么样作用?
  (3)学习提示,划出中心句。
  (4)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3 学第一段,惜别之情。
  (1)自由读,思考并讨论:
  写发生在什么地言的事?这时作者心中涌起的是什么感情?
  哪些句子定出了依依惜别之情?
  出示句子比较灯片:
  我听着鞭炮啪啪地响着,我流泪了。
  我听着着鞭炮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润湿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
  两句都有写流泪,书上为什么用第二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说,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其实他心中的感动已经说出来了,划出吐露“我”心声的那一句。
  (2)体会依依惜别之情,指导朗读。
  语调伤感,中速舒缓,第一句要强调。
  自由读――指句读――齐读。
  4 学习字词,巩固作业。
  (!)比较组词:
  倚依  模摸  贡供
  (2)完成作业1、2题,课后第5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二、三段,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
  2 读究课文。
  (1)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2、3自然段,思考:这两节该怎么读?为什么?哪里看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恨?出示灯片。
  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些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用后者?怎么读才能读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仇恨?
  第3自然段为什么样要读得亲切些?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祖国的爱?
  在码头是和亲人的惜别情,这儿出港处,作者又是什么“别”呢?第二处怎么读呢?
  集体朗读第二段,注意朗读的对比。
  (3)学习第三段。
  船入公海,郑振铎又想些什么?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哪些词写出作者“不忍”离去?为什么不忍离去?
  既然不忍,为什么又要离去?明明是革命需要,为什么又说是“我”“不负责任”“是个罪人”?
  出示灯片,体味用词的准确。
  驱赶 驱逐    消灭  毁灭    宣言  誓言
  出示灯片:朗读第7自然段时应该(    )。
  自由――个别读――齐读。
  3 巩固作业 。
  (1)完成作业本第七题。
  (2)完成作业本3、6题。
  (3)有表情朗读课文,准备背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 检查字词,进行句子练习。
  2 训练朗读,交流背诵方法。
  3 进一步领会中心句的作用。
  教学进程
  1 检查字词。
  听写下列字,写出笔画数和部首。
  2 深究体味。
  (1)体会中心句三次出现的作用。
  默读填表
  地点          见闻               感情
  码  头
  出  港
  入  海
  出现三次中心句的作用。
  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有利于突出中心,更好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三次中心句感情爱次加深,在朗读中有变化。
  (2)比较下列课题异同
  再见了,我爱的中国  我爱的中国再见
  别了,我爱的中国。
  (2)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3 指导读背。
  (1)指导表情朗读。
  惜别――低沉、缓慢、留恋
  痛别――悲愤、激昂转亲切、中速
  暂别――激动、高昂、渐快
  分段齐读――配乐全文朗读。
  (2)交流背诵。
  指名分段背诵,自由试背――个人指名背。
  交流背诵方法:
  指名分段背诵,自由试背,滚雪球;借助板书、关键字词背诵,头字背诵;借用录音机训练背诵。
  4 句子练习。
  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业。
  用“即使―――也―――“宁可―――也―――”“只要―――就―――”各写一句话。
  在上面三个关联句式中选两个连写。
  用上三个关联句式写一段话。
  一夜的工作
  教学目标
  1 正确划出中心句,并借此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 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通过朗读和片断练习,培养学生热爱总理的思想感情。正确背诵第三大段。
  3 学会本课文7个生字,理解12个词语的意思,能区别“浏览”与“审阅”、“咨询”与“简单”的意思、用法的不同。
  重点
  正确划找中心句,感受总理品德,表情朗读与背诵课文。
  难点: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仰与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字词,读通课文,统一分段。
  2 学习理解第一段。
  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讲清本节任务。
  2 课内自学。
  (1)自学生字词-----同桌互读------全班抽查------课内5分钟抄写,完成作业本第1 题------完成下列作业------出示灯片检查修改。
  看拼音写字
  根据意思写词
  课内完成课后第4题,做作业本上第2题。在具体课语言环境中搞清三对近义词的不同,在书上划出“简朴”、“浏览”、“审阅”、“咨询”的句子读读、体会。
  (2)读通全文,了解大意,质疑问难。
  3 统一分段。
  (1)课文主要写什么事?按什么样顺序写的?
  (2)以事情发展为序,考虑人物、地点的变化,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大意。
  (3)各自分------全班交流分段结果及理由-------统一分段。
  4学第一段。
  自由读,说大意,了解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学生尝试做作业本第5题,比较引号和书名号的不同用法。
  5练习巩固
  (1)修改和完成作业本第1、2、5—1题。
  (2)多音字组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工出课文的中心句。
  2 学习理解二、三段,借助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1 课文是谁写的?写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印象最深刻的总理品质是什么?
  2 划中心句。
  默读课文,将课文中点明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相互朴素精神品质的中心句划出。
  统一划出的中心句,本节课定向:在第二、三段中划出反映总理“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精神品质的语句,更好地领会中心思想。
  3 研读课文。
  (1)按“审阅前”、“审阅中”、“审阅后”给第二段分层次。
  (2)出示灯片,默读填表。
  指导学习第一层。
  这一层讲什么?哪些重点词语写出了总理的“劳苦”与“简朴”?
  灯片出示第2自然段的3、4句,教师示范填表。
  为什么样要特别点明“宫殿式的房子”?
  让学生比较“非常”、“极其”、“十分”、“很”、“相当”的程度差别,理解“如此而已”的意思。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些重点词,读出总理的“劳苦”与“简朴”。
  回顾学法,出示灯片:默读理解-------划重点词语-----概括填表--------朗读体会。
  四人小组全合作学第二层并填表。
  个人自学第三层并填表。
  点拨重点句学习。
  “他不是------问我一两句”总理不是浏览是什么?哪些词证明是仔细地审阅?
  “花生米并不多-----增加了分量”这花生米究竟比平时增加了没有?增加了还好像没有增加,这说明什么?
  (3)学习第三段。
  假若你们也和作者一样亲眼目睹季总理这一夜的工作,回家路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自由读第三段,思考比较两个自然段的异同。
  训练朗读:教师示范------自由学读--------指句读----全班齐读----各自试背----选人背诵-----全班试背。
  4 布置作业。
  订正修改填表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4、5、(2)题。
  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 检查字词,训练背诵。
  2 感受周总理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热爱总理之情。
  教学过程
  1 检查字词。
  2 深究课文。
  课文中心句是什么?除了生活简朴,鞠躬尽瘁,课文中还反映了总理哪些品质?
  这一夜的工作其实着什么?
  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学习?
  还有什么总问题需要讨论?
  3 训练背诵第三段。
  4 读写训练。
  (1)出示灯片,分层次作业。
  1976年3月26下午3时至27日下午时,(23小时内),身患重病的总理的时间安排表:
  下午3时起床,4时与尼雷尔总统会谈。晚7时进餐。晚10时参加政治局会议。27日凌晨2时半约民航同志琥会。晨7时在7号楼办公。中午12去机场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下午2时休息。
  根据灯片或课文内容,在下列几题中任选一题作业。
  把句子补充完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4 07:39 , Processed in 0.05018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