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基础训练6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复习汉语拼音大写字母表,辨析形近字,练习词语归类,认识排比句。
  2.阅读短文,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3.把排列错乱的几段话重新整理成一篇条理清楚的文章。
  4.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练习作文。
  二、教具准备
  1.抄写“字·词·句”部分第三题的小黑板。
  2.供讲评用学生作文三篇,用大字抄写。
  三、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学习“字·词·句”部分的四道题。
  二、学生自己练习第一、二题(在课本上答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讨论第一、二题。
  1.讨论第一题。
  (1)指名说说是怎样按字母表排列的。
  (2)集体朗读字母表。
  2.讨论第二题。
  指名说说每组字音、形、义的异同,说说自己组的词语,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或纠正。
  四、练习第三题。
  1.挂出小黑板,指名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学生自练,试着画出不是同类的词语。请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画。
  3.指名说说画掉的是哪个词,为什么画掉这个词。有画错的讨论纠正。(第一行画去“西瓜”,第二行画去“自行车”,第三行画去“鲸鱼”,第四行画去“照相机”。)
  五、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特点是接连用上好几个相类似的语句,更加强调要表达的意思。)
  3.从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几个类似的句子读一读。(如:《卢沟桥的狮子》中的“有的小狮子……有的小狮子……有的小狮子……”)
  六、布置作业。
  1.订正做错的题目。
  2.预习“阅读”练习。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进行“阅读”练习,还要完成“作文”的第一题。
  二、进行“阅读”练习。
  1.提出自学要求:读读短文,弄懂故事的内容,再想想“囊萤”和“映雪”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1)请两三名学生朗读短文,每人读一遍,要读得正确流利。
  (2)说说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车胤和孙康非常好学,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坚持学习。)
  (3)我们应该怎样向车胤和孙康学习?(要学习他们勤奋刻苦的精神,而不是学习他们的具体做法。他们的做法会伤害眼睛。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又要注意保护视力。)
  三、练习整理排列错乱的几段话。
  1.明确要求,交代练习方法:读懂每一段话,想想应该怎样排列才能把事情说清楚,然后按照正确的排列次序,在每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2.学生自己练习。
  3.讨论交流。
  (1)指名说说应该怎样排列。(排列顺序应为:4 2 5 3 1)
  (2)指名按排列的顺序朗读短文。
  四、布置作业。
  1.朗读短文。
  2.预习作文要求,想想下次作文写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作文”练习题目。
  二、讨论作文要求。
  1.这次作文要求写什么内容?(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
  2.作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要用一两件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写出自己为什么敬佩他。)
  三、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谁?想到了他的哪些事情?(请几位学生谈谈。)
  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学生继续写作。教师对先完成的学生进行面批,指导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五课时
  一、作文交流。
  1.教师概述这次作文的特点。(着重表扬内容丰富、具体,写出了自己所敬佩的人的特点的作文。对写作文有进步的也要热情鼓励。)
  2.请几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选择写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特点的作文。有的读全篇,有的读片断。读后酌情评议,主要评议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二、重点讲评。
  1.贴出抄写好的三篇作文,让学生阅读比较,哪一篇写得最好,好在哪里;三篇作文中还有哪些需要修改的地方。
  2.讨论哪篇作文写得好。(重点放在读了以后能知道为什么敬佩他。)
  3.讨论哪些地方需要修改。(重点放在看不出为什么敬佩他,也可以是条理不清楚、语句不通顺的问题。)
  三、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第五课时在本次作文后的一周内安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4 05:38 , Processed in 0.05872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