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2|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海滨小城》教学设计之三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海滨小城》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练习积累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美丽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读完之后,再说说海滨小城到底什么样?(板书:美丽、整洁)
  2、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3、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
  三、导游介绍,导学“海滨”
  1、提出自学要求: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
  B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检查自学情况。(汇报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收获)
  3、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的美。(配乐)
  4、风采展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当一回小导游。(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
  5、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探究写作方法
  屏显:A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B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C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2)分组讨论,互相评议
  (3)汇报讨论情况。
  6、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站在小城的心头,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色彩进行描写,所以海滨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屏显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要确定观察点;要按一定顺序;要抓景物特点)
  四、游客拍照,导学“小城”
  1、自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学生读书、勾画、交流)
  2、抓拍你认为最美的景物介绍给大家。
  3、学生自由汇报。(屏显小城美景图)
  4、自由朗读后四个自然段,体会小城的美丽、整洁(音乐)
  五、质疑、释疑,深化理解。
  1、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如:课文中说:“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那贝壳怎么能寂寞呢?)(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见解,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欣赏体会
  1、再现迷人的海滨小城数幅美景图。
  2、有感情朗读全文。(配乐)
  七、自选练习,积累运用。
  屏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词句,读一读,把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抄写下来。
  3、学习本课观察景物的方法,课后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进行观察。
  设计理念:
  1、关注个体差异,引导自主学习。我想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课堂,所以在本课设计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导游、拍照;选择自己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划读、抄写;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实际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实践。在设计中通过创设“导游介绍”和“游客拍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满足了“心灵深处根深蒂固”的“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需要,为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4 07:05 , Processed in 0.05396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