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1|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搭石》教学设计之一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组交流。
  六.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0 08:39 , Processed in 0.042394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