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回复: 0

[语文下册] 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3》教案B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熟记成语。
  2.理解谚语的意思,并读背谚语。
  教学重点:
  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熟记成语。
  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谚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练习。
  (1)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2)练习背诵、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激励)
  3.练习。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二、教学第八题。
  “和”字的写法:注意第二笔横画写得相对斜一些,且左长右短,最后一笔捺画应写成点画。其中两撇(平撇、斜撇)写法上也有明显区别,不仅要注意笔画方向的变化,也要写出笔画长短的不同。竖画是垂露竖。
  “胆”字的写法:左半边的“月”字窄一些,第一笔撇画是竖撇,先竖后撇;横折钩的折竖写得挺直,其中的横同下面两横间隔匀称,且两横位置偏上,使“月”字重心提高,上紧下松;两横可以有点变化,且不与折竖粘在一起,稍留一点空隙,使得这一部分不至于呆板而没有神采。
  板书设计:
  练习3
  启示、教益
  经验、教训
  鼓舞、激励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2 08:48 , Processed in 0.06448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