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回复: 0

[语文下册] 六年级语文教案——《林海》教案1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课文选自老舍访问内蒙游记《内蒙风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抒写了自己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并由景展开联想,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全文先总起,后分述,可分为两大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初入大兴安岭的总印象。第二段(第2-7自然段)先从“岭”、“林”、“花”这3个方面分述“所见”(写景),再从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与国家强盛这两方面分述“所思”(联想),从而具体表现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和巨大贡献。本文语言质朴,凝练,亲切,自然。写景,其景历历如绘;抒情,其情真切感人。
  2.本课应着重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表达需要选择句式,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以落实本单元阅读重点训练目标。
  3.课文三次重复出现的“亲切、舒服”都与本文中心前,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它体现了作者随着对大兴安岭认识的逐步深化情感发展的历程,应启发学生正确理解。
  二、教学目标
  1.懂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写作时应选择适当的句式突出句意,以增强表达效果。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能说出“疾驰”“盛气凌人”、“目之所及”“兴国安邦”等带点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3.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理解作者的联想,认识林海对“兴国安邦”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第2、4自然段。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根据表达需要选择句式,增加表达效果的方法,以落实本单元阅读重点训练目标。
  难点:正确理解课文三次重复出现的“亲切、舒服”的含义和作用。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录音、灯片、中国地形图。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单元提示”。
  2.学习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本文结构特点及大意。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2)读课本第86页的注释,明白作者是老舍。
  (3)出示中国地形图,简介大兴安岭位置。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本文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
  (3)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4)检查自学情况。
  ①读词语。
  ②读准带点的字:
  jíqiàokōngxīng
  疾驰俏丽空洞兴国安邦
  ③注意字形:
  盛气凌人:是两点水旁()。
  椽柱:书空右上部分()。
  ④解释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疾驰:快,迅速。
  盛气凌人:欺凌,侵犯,欺压。
  目之所及:到,达到。
  兴国安邦:国家。
  (5)指导给课文分段。
  ①课文哪一部分写景?主要从哪几方面写景?哪一部分是联想?
  ②说说本文的结构特点。(总分式)。
  ③给课文分段。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作者去大兴安岭之前和去了之后,对大兴安岭的印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眼见,脚落,手摸,深入林中观察的结果。)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10:27 , Processed in 0.06040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