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3|回复: 0

[语文下册] 六年级语文教案——清明上河图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结合课文理解“阡陌、风俗世情、参差、茶肆、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摩肩接踵、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市井”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1)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
  (2)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品味《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风俗世情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
  (二)学生学法
  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二)难点1.了解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2.对“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解决重难点。
  四、教学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板书课题)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字词投影片,指读。
  汴梁、萌动、阡陌纵横、古柳参差、吆喝、握篙盘索、鳞次栉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
  2.指读课文思考:课文都描绘了哪些地方的景象?(正音)(板书:市郊、田野、汴河、两岸、街市)
  3.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有些问题可当场解决。如:“宅第”、“市招”等)
  (三)自读课文,领悟特点
  1.提出要求,布置自学。
  出示投影: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形式读全文,思考:自学生字词,这幅画都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理解生字词意。
  (2)画了什么:(①市郊、田野: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②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闹景象。③街市:酒楼茶肆、宅第店铺、货物、市招、士农工商。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重点句:(出示投影)
  “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春日中,各种各样的巧手造出产品在出售,从很远很远地方赶来的农人、商贩日夜在这里交易。表现了汴梁城市场繁荣、人民丰衣足食。)充分表达了作者喜悦之情,赞美之意。
  4.朗读练习。读2、3、4自然段。(读出各自特点,饱含作者赞美之情。)
  5.图画中画了这么多内容,它究竟是什么样呢?读第5自然段,了解图的整体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交流:(以鸟瞰方式构图,图长且窄;人和物众多;笔笔精到,惟妙惟肖。)朗读本段。
  (四)领悟画的重要地位
  自读首尾两自然段,谈《清明上河图》的地位。(绘画史上的价值,历史价值;在世界艺术长廊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五)总结1.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到自豪。)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片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2 03:17 , Processed in 0.05591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