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7|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说课稿——《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已经听过林老师的试教课,所以对教材比较熟悉,《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课文写了亨特小时候跟着小伙伴去爬悬崖,在悬崖的石架上进退两难,最后在父亲的鼓励指导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爬下了悬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自己去克服,就像亨特那样走一步,再走一步,积小胜为大胜,从而获得成功。今天又再次领略了林老师的风采,感受颇深。
  一、设计精心。
  课堂伊始,林老师精心挑选了一个与我们的课文内容紧紧相连的故事(亨特在二战时期,孤身一人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成为孤胆英雄)作为导入。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都想迫切了解为什么亨特能成为孤胆英雄,小时候那次经历到底是怎样的,也为课文的感悟打下了伏笔。接着学习了亨特“历险”和“脱险”的部分,这两个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林老师在教学“历险”时让学生划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圈出重点词,想一想,读一读,体验我陷入险境的心情(因为心理描写是本课的一个写作特点)。在交流时,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并适时地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亨特此时的恐惧、无助、绝望、迷惘、紧张等复杂的心理。在教学脱险时,紧紧抓住了父亲的话,让学生明白了现在面对的小悬崖,只要不着眼于岩石,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抵达目的地。那么对于我们的大人生来说,也是同样,只要不害怕困难,积小胜成大胜,就能获得成功。最后在一位残疾人写的诗中结束整堂课的教学,通过对这首诗歌的朗读,再一次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二、注重细节。
  林老师在教学时注重细节。比如:两个“啜泣”,“为什么不直接写我哭了,而写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而且在教学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指导。比如:在让学生讲亨特这一段经历时,不露痕迹的复习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又如:在讲亨特在石架上那种复杂的心理时,告诉学生亨特的心情都是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的,这也是我们写人、写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我想在林老师长期的熏陶之下,学生的读写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总之,林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8 18:00 , Processed in 0.04525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